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古老的中国,常听人们说,好女人是一本书。
言下之意是值得细细来品鉴,并且经得起时间的推敲。
刘晓庆是一个演员,更是一个几乎在任何年代的人眼里都众口铄金的好女人。
从1975年的初涉电影荧屏,到如今四十几载的演员生涯,刘晓庆走得辉煌艰辛,她总是站在了时代的冲锋号以前,她的一路成功,一路成长,也伴随着中国电影史的一段又一段跃进里程。
1979年,电影【小花】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影片里那个叫何翠姑的女战士,惊艳了人间。
那个女孩没有仙气飘洒的装束,没有鬼斧神工的妆容,也压根没有任何所谓朦胧唯美的场面和氛围来衬托, 可她当之无愧的成就了电影,成为了这部影片的一抹魂灵。
籍于此走进人们心中的,便不止那位女战士何翠姑,还有刘晓庆本人。
【小花】成了影响几代人的女战士,清澈果敢,坚忍无畏。
四十年后的再聚,在《记忆》的现场,李谷一,刘晓庆,赵忠祥,他们再数当年。几位已历经几十载沧桑岁月洗礼的昔日新星,他们仍然初心在目。
那首荡气深情的传唱名曲《绒花》,是【小花】的插曲。
李谷一老师的声音如山涧的叮铃涓流,慢慢的就汇入了人心。
就像【小花】里的何翠姑。
八十年代的观众们,想必都记得一部影片——【火烧圆明园】。这部由李翰祥导演执导的电影是首部中国大陆与香港合拍的作品。
里面的慈禧,由二十七岁的刘晓庆出演。
这一次,她又攀向了另一高峰。
中国的演员们,各有所专,只不过再难以想象,谁能塑造另一个如此风华的慈禧。
那个远离着世间一切庸常平凡生活的女子,而还原到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细看却又似乎处处不无她应有的真实。
在八十年代的中国,电影明星并不具备如今明目繁多的商业价值。
刘晓庆于1980年正式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当时国内电影界的优秀人才汇聚地。
虽然已经成名,在当时是几近家喻户晓的明星,但实际上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刘晓庆,跟其他人一样,除了每月几十元的固定工资外没有其他任何收入。
在这里刘晓庆结交了国际国内一流的圈内精英们,但经济上时常捉襟见肘。
【芙蓉镇】在日本上映后也随即大火,有一回日本的栗原小卷回访中国,刘晓庆用了当时工资的五分之一回赠了栗原小卷一只骨制的手镯。
当时她的每月工资是五十元。
看似一个站在八十年代时代前沿的影后,拥有着同龄人没有的万千殊荣和荣耀,也有着同龄人没有的人生格局和一流资源,然而刘晓庆肩上的担子其实一直还很沉。
父亲有腿疾,母亲的身体也不很好,一家人需要她的照料。
而她从小就乐于此。
最忙的时候,一年拍三部电影,王好为导演曾说,在拍【北国红豆】的时候,哈尔滨零下几十度的环境里,刘晓庆跳进水里的那一幕戏,岸上的人都为她捏了一把汗。
在各地演出的时候,她很多时候一天演八场,连做饭的师傅也跟着请来了后台。
一直到身体实在是支撑不住,不知自己身体已经濒临极限的她,在医院跟医生们请求,爬也要爬到舞台上。
因为她知道在当时,卖了票不演出是会有事的。
更何况她不愿意亏欠任何人,从来不。
在母亲身边时,她还是那个清灵内毅的邻家女孩。当采访者问她母亲,怎么看待女儿身边的这些谣言,刘母已经释然,她相信自己的女儿,也知道自己的女儿,至于天下人怎么说,她不能太在意了。
刘晓庆后来再经历什么,都摧毁不了她,因为她有爱,她有责任,也有强大的自信力。
不论身处云端还是低洄处,她都宠辱不惊,自强不息,甚至,不悲不喜。
浓妆淡抹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