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134年前的9月,(光绪十一年,),福州城遭遇了不遇的大雨,连日内暴雨倾盆,一天晚上,一声巨响,福州城东南城墙,被惊雷和暴雨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这个天象绝不是好兆头,城里百姓惴惴不安,不知有什么灾祸即将发生。
这时,从福州北门的黄华馆内传来一阵哭声,原来,是74岁的钦差大臣左宗棠去世了!
"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这句摘录自清朝工部尚书潘祖荫奏折对左宗棠的评价言简意赅。斯人一去,国家丧失了一个擎天巨柱,大清的气数尽了。联想到惊天霹雷、城墙坍塌,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老天爷是在暗示:长城将毁,大厦将倾。于是百姓们家家烧香祭奠,送左公最后一程。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湖南湘阴人,生性颖悟,少负大志。常以"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自诩。嘉庆二十一年,他随父到省城长沙读书。道光七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他不仅攻读儒家经典,而且涉猎经世致用之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至宝,这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的作用。
左宗棠一生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有人指责他镇压太平天国、西捻军和白彦虎率领的回军;有人赞誉他办洋务,兴国利民;更多的人则视他为民族英雄,尤其是70岁抬棺出征,收复新疆的壮举更是令人称道,无不起敬。
1875-1878年,出兵新疆,击灭英、俄支持的阿古柏侵略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天山南北各地。1880年为支持曾纪泽在俄交涉收回伊犁的斗争中,左宗棠以69岁的高龄出关,誓与沙俄决一死战。中法战争中,无论督办浙江军务,或福建军务,左宗棠都对外极为强硬,力主抗击侵略。在晚清中国,如果要说谁能"铁肩担道义"、"热血卫国家",唯有左宗棠。
可惜的是,1885年9月,清法战争落下帷幕的第五个月,左宗棠去世了。如果他还在,日本估计很难崛起。因为相比李鸿章的对外软弱,左宗棠却铁骨铮铮。对列强都不怕的他,会害怕小日本吗?左宗棠死了之后,大清就此没有真正铁骨了,剩下几乎都是软骨头。
左宗棠不但是优秀的军事家,而且还是杰出的政治家。左宗棠办洋务的根本目的虽然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但其侧重点在反抗外国侵略上,这与李鸿章一味媚外妥协投降的立场是判如泾渭的。同时他赞赏西方"听商经营,官收其税"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提出了"与民争利,不若教民之兴利为得"的主张,表明了他发展民族经济的思想意识。
在新疆的5年,左宗棠不仅提出了必须在新疆建立行省,设郡县以取消军府制度的建议,而且在指挥军事的同时十分重视整饬吏治,发展生产。如:兴修水利、建筑城堡、开荒屯田、清丈地亩、厘正赋税、统一货币、改良蚕桑、分建义塾、植树造林等。在巩固西北边防、建设新疆以及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方面,左氏有过重要贡献。后人有诗赞曰:"大将出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赢得春风度玉关。"
上下五千年,英雄千无计数。数英雄,论成败,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