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今日寒露,在秋季的六个节气里“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中排第五,从现在开始,秋,可称之为深秋、残秋、寒秋了。
都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希望的季节。可过了秋分,到了寒露这里,不可避免地,北方秋风瑟瑟,落叶纷纷,阵阵寒意袭来,任你中午的阳光再暖,也能感受得到凝露为霜,大地进入冰冷模式的预兆。是的,冬天的脚步近了。
唐人刘禹锡有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我等凡人,无才无能,庸庸碌碌了过此生,自然是缺乏刘梦得的豪情,于是便不免落入“悲寂寥”的庸俗境地了。
而这样的感伤情绪,则最容易出现在漂泊在外的旅人身上。
宋朝辛弃疾有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想说愁,却只能言秋。壮志未酬身已老,不复当年少年郎。
而把这悲秋思乡写得更为赤裸入骨的则是元朝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满眼望去,尽是秋之落寞,肠已断,家却远。伤心不甘又能何如?
一味地悲伤,显然无用。寒秋的来到是天道,我无法把握,而生命的存续,却在我手中。春去秋来是轮回,而我的生命却一趟单向的旅行。
无法,我只有一个方向,向前。负累也要前行。
好在,在万物或收割、或萧索之时,还有一物要绚烂的绽放。它就是菊花。还是唐朝诗人,元稹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末起义军领袖黄巢更甚、将孤傲绝俗之菊变成荣耀胜利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霎时间,寒秋有了绚烂之极的黄金菊色之点缀,不仅有了色彩,而且是有了温度和光彩。
前方,也许依旧是: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道路阻且长。但我要,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采菊东篱下,唱首西风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