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江苏公共·新闻频道
今天18:30-23:00
共同推出世界环境日特别报道
《共筑绿色家园》
太湖打捞的蓝藻竟可以做成鞋垫!
太湖治理一直是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今年是2007年太湖水危机事件爆发后的第十个年头,这十年来太湖水质是如何治理的呢?
机器捞蓝藻,效率超高
太湖上铺设的绵延5公里之长的“V”字型港湾,就是全自动化蓝藻收集打捞系统。
每个“V”字型港湾都配有摄像探头,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实时监控太湖沿岸的蓝藻分布情况。
这大大提高了蓝藻打捞的效率。以前人工打捞蓝藻,光一个港口就要20多个人,一天最多也只有几千吨。现在平均每天可以打捞1.8万到1.9万吨。
蓝藻可以做成运动鞋垫
打捞上来的新鲜蓝藻经过分离、脱水、太阳能大棚烘干后,还能够变废为宝,除了最基本的肥料,还可以做成活性炭,3D打印技术的材料,甚至是运动鞋垫。
这样一条高科技的蓝藻打捞和处理自动化流水线,不仅保证了太湖水面的洁净,同时产品还出口美国,产生经济效益,实现了环保和经济的共赢。
骄傲!来自南大的污水净化技术
在宜兴东港污水处理厂,有一项南京大学自主研发的污水深度净化处理技术。
通过使用高科技材料——磁性树脂,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很高。实验发现,处理5分钟,COD(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有30%,总氮的去除率大概有50%到80%,总磷的去处率大概有30%到40%。
和生物处理技术相比,磁性树脂不受气温影响,达标稳定,和膜处理技术相比,处理成本还不到它的十分之一。
生态好了,钱也来了
太湖水质的好转,使周边环境也越变越美。像苏州太湖湖滨湿地公园,十多年前还是一片荒凉的滩涂,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已经从一个荒滩变成了360公顷的国家湿地公园。
在这里已经观察到了163种鸟类,最珍稀的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
良好的生态也带来真金白银。这条生态湿地带带动了餐饮、住宿、文娱等配套产业的大力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产业带,近几年每年带动游客增长量达到10%左右,去年由此产生的边际效益将近4000万左右。
牛首山以前竟是废弃矿洞?
牛首山是南京最大的森林公园之一,难以想象它曾经是一个废弃的矿洞。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杨淇深介绍,从1937年到1958年,长达21年的铁矿开采,对原先的山体破坏非常严重,形成了60多米深的人工矿坑,直径达到200多米,积水也有30多米,这是不可能用回填的方法去恢复的。
那么它是如何“复活”的呢?通过把矿洞利用起来,加以人工设施,加固新的载体和防水的处理,形成佛顶宫,对佛教资源的导入利用,实现变废为宝。
此外,专家还用乔木、灌木以及大量的竹子,营造意境,提升生物的多样性,为牛首山重建了生态系统。
经过生态修复、文化导入后,牛首山昔日的矿坑、积水被气势恢宏的佛顶宫取而代之,重新长出了层叠丰茂的碧绿皮肤。
秦淮河、濠河、凤城河…母亲河“变美”记
南京的秦淮河可谓南京“母亲河”,内秦淮河东段由于沿线老旧小区多,基础设施陈旧,多年来生活污水直接下了河,成了让人不愿靠近的“黑臭河”。
从去年开始,南京市多部门联手对秦淮河东段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经过半年多的综合整治,不仅水质得到了改善,河道两岸还修建了亲水的休闲步道。
“母亲河”整治的奥秘,首先是对河道进行清淤,第二是截污,把所有排入河道污水截到主干管里面去,再进行生态修复的手段和补水。
目前,水下曝气装置不断地释放着氧气,使得水质更加清澈,打捞船不间断巡逻,以确保水面上看不见一片漂浮垃圾。
光水质的改善还不够,内秦淮河东段环境综治工程项目部负责人沈军称,计划对这条河深挖南唐的风格和文化底蕴。
不但是南京,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一条母亲河。
如果你去南通旅游,濠河是一定要来的。从1985年开始,南通把濠河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搬迁4个大型垃圾中转站、12个水运粪码头、56家重污染单位。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造,濠河的水质也基本达到人体可接触的标准,周边绿地已经成了南通城市的天然绿肺氧吧。
世世代代哺育泰州人的凤城河,千亩水域绕城四周,是我省现存为数不多的较为完整的千年古城河。
10多年来,经过水环境治理建设,凤城河告别昔日臭水沟的形象,基本实现了"环起来、绿起来、游起来"的目标,游人对景区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
在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的起点清江大闸,华灯初上波光粼粼的里运河和两岸的建筑交相辉映,一幅淮安版的“清明上河图”就徐徐展现在面前。
自从2013年启动里运河文化长廊项目以来,淮安先后投入260亿元,实施大小项目数百个,对里运河周边进行了全方位改造。
共同推出的世界环境日特别报道
《共筑绿色家园》
正在进行中
点击最下方的“阅读原文”
进入直播页面!
看直播,参与互动赢大奖
◇ 编辑:桃桃
更多新闻请关注江苏公共·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