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文章阅读 > 将星殒落,英雄老去,戚家军最后的荣光消失于浑河,精神永远不死

将星殒落,英雄老去,戚家军最后的荣光消失于浑河,精神永远不死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将星殒落,英雄老去,戚家军最后的荣光消失于浑河,精神永远不死

万历十年(1582年),曾给戚继光最大支持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戚继光受到了朝臣的弹劾,被朝廷调往广东。

在广东的两年时间里,戚继光整饬兵备,同时还整理了过去写的著作,一共校刊出了两部重量级的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另外,还整理好了自己的文集《止止堂集》。

本来,在蓟北时,戚继光就身患肺病,到了广东,由于水土方面原因,病情愈加加剧。

万历十三年(1585年),在自己的著作全部刊印发行后,戚继光抱病上疏,请求引退。

实际上,给事中张希皋此时也在弹劾戚继光、想尽力赶戚继光下台。

这样,戚继光的请求很快就获得了万历皇帝的准许。

对于这个结果,戚继光是满意的。

他说:“我的作品全部雠校核对刊刻发行,如果不是调到南方,也不可能完成这样的工作,可见到处都有皇上的恩德,到处都有祖宗所行的忠义在庇佑。”

解职回乡途中,戚继光在广东梅岭写了一首诗:

五岭山头月半弯,照人今古去来还。

青袍芒履途中味,白简朱缨天上班。

烟水情多鸥意惬,长林风静鸟声闲。

依稀已觉黄粱熟,却把梅关当玉关。

万历十三年(1585年)十月,戚继光终于得偿所愿地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蓬莱,得到了亲友的热烈迎接。

酒宴上,大家都欢天喜地,虽然有人也说了些宽慰的话,但戚继光很坦然,他说:“现在北方已与蒙古修好,南方相邻的国家也来朝贺,天下太平了,我身为武臣,实在没什么事干了,年纪也大了,最好的归宿就是回归故乡安享太平喽。”

在家乡,戚继光修葺了蓬莱阁,修建了家庙,日日与访亲会友,日子安闲而舒适。

但由于戚继光一生广交朋友,待人热忱慷慨,仗义疏财,喜欢接济穷人,偏偏又不会理财,搞得自己后来连请医生抓药的钱都没有。

万历十五年(1588年)十二月二十日,戚继光病重不治,溘然离开了人世。

汪道昆给他写的墓志铭记载说那天清晨“鸡三号,将星陨矣”。

戚继光辞世前几个月,朝廷里的御史傅光宅还考虑到戚继光战功卓著、才能出众,曾上疏朝廷,建议起用戚继光。虽然未获批准,但戚继光离世,他的长子戚祚国也袭职指挥佥事,后来诸子也纷纷得民袭职,其中的戚昌国历官至都督同知,戚继光本人也得到了朝廷下诏祭葬。

对戚继光的才能和功业的高度评价,前贤先哲,代不乏其人,但最贴切、最全面的,莫过于明末大英雄黄道周。

黄道周在其代表作《广名将传》中说:“继光将军,生殊不偶。五等三孤,是其所有。推彀备倭,东南是守。因练三军,短长互纽。南北并驱,利于险走。阵名鸳鸯,可暂可久。分守浙东,岛夷时吼。睹戚旌旗,辟易海口。因而诛之,获讯献丑。檄救江西,到即斩首。再往牛田,俘馘不苟。敌陷石州,召光入部。因请练兵,以为利薮。再请车营,以为不朽。部议持之,唯唯否否。江陵遣观,方窥八九,少保加荣,勋名山斗。”

清末大思想家郑观应更把戚继光与古之名将孙武、李牧,韩信、马援、班超、诸葛亮,李靖、郭子仪、李光弼,宗泽、岳飞等人并列,称他们“经文纬武,谋勇双全;能得人,能知人,能爱人,能制人;省天时之机,察地理之要,顺人和之情,详安危之势。凡古今之得失治乱,阵法之变化周密,兵家之虚实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无不洞识。”

将星殒落,英雄老去,戚家军最后的荣光消失于浑河,精神永远不死

戚继光共有五子,前面说了,长子戚祚国袭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升济南府掌印都司。

次子戚安国,荫“锦衣卫指挥”,早夭。

三子戚昌国,于乙未年中武举,荫“锦衣卫指挥、都督府都督同知,赠骠骑将军,赠蟒玉佩绣春刀。

四子戚报国,廪生,荫“锦衣卫百户”,赠骠骑将军。

五子戚兴国,荫锦衣卫指挥佥事,赠昭勇将军。

戚继光的弟弟戚继美,也是一代名将,担任过都督、骠骑将军等职。其于万历间由狼山总兵升贵州总兵,遂移居贵州,后官至云贵总兵。

特别补充一下,所谓“戚家军”,是后人因为爱戴戚继光而对他训练出来的军队的敬称,意欲与流芳百世的“岳家军”相对应。

而史书对戚家军的称谓一般只称“浙兵”。

戚继光虽逝,但他留下的阵法、战法、兵器的配置、练兵之法尚在,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浙兵仍是作为一支神一般的队伍而存在,纪律严明、打击有力。

万历年间的抗日援朝战争中,浙兵在朝鲜战场上大放光芒,倭寇闻之色变。

可惜的是,好兵尚须良将带。

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公元1619年),在那场决定明清双方走向的萨尔浒大战中,担任明军统帅的是刚愎无能的文人杨镐,此人一顿操作猛如虎,却是胡搞一气。

他把十二万大军分成四路,合攻后金老巢赫图阿拉。

浙兵和朝鲜兵被安排在辽阳总兵刘綎率领的右翼南路军中。

时值三月初,大雪初霁,天气奇寒,三千手执狼筅、身披藤甲,装备极其简陋的浙兵,在阿布达里冈(今辽宁省新宾县榆树乡嘎巴赛村南十里,与桓仁县交界处)遭到了努尔哈赤亲率的后金兵伏击,一则是猝不及防,二则是狭窄的地形,来不及结成鸳鸯阵,惨遭后金铁骑蹂躏,尸骨破碎,肝脑涂地,鲜血洒遍白雪皑皑的辽东山野!

戚继光的族子戚金所部浙兵主力来迟一步,等他们赶到萨尔浒时,大战已经结束。

因此,他的部队被作为机动部队驻扎在辽阳城外。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三月初,努尔哈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取沈阳。

驻扎在辽阳城外的浙兵即与川兵中最强悍的石柱白杆兵驰援沈阳。

不得不说,后军骑兵的战斗力实在太强盛了,川浙军团赶到离沈阳城不远的浑河边时,沈阳城已经失陷。

后金取攻了沈阳,又复谋取辽阳。

川浙军团即与后金骑兵在浑河边展开了一场天昏地暗的血战。

此战异常惨烈,战到最后,仅存几十名浙兵在戚金的带领下,鸳鸯阵式依然不乱。

后金骑兵举步维艰,心生惧意,没有了与明军继续肉搏的勇气,撤出了战阵,四面环集,采取了最无耻的方式来结束战斗——万箭齐发。

将星殒落,英雄老去,戚家军最后的荣光消失于浑河,精神永远不死

清人魏源在《圣武记》惊呼:“是役,明以万余人当我数万众,虽力屈而覆,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

近于万人的川浙军团全军覆没,八旗兵折损人数也同样过万。

《明熹宗实录》沉痛无限地记载:“自奴酋发难,我兵率望风先逃,未闻有婴其锋者。独此战,以万余人当虏数万,杀数千人,虽力屈而死,至今凛凛有生气。”

戚家军最后的荣光消失在浑河南岸,但抗击外侮的精神却永远不死。

(以上为覃仕勇著作《大明战神戚继光》之二十一)

之一大明战神戚继光的名字寓意深远,您未必了解,来看他的出生与成长

之二战神戚继光自小流露出名将气质,父亲为育其成才,处处从严要求

之三战神戚继光的成长,得益于他有一位严父之外,另外还有一位良师

之四戚继光巡边,遇僧人讲长生之术,他旁边片刻,大发高论,众皆色变

之五戚继光世袭父职,官居四品,却以普通身份参加科举考试,众人不解

之六“戚继光斩子”属传说,“戚继光惩舅”为史实,来看“惩舅”过程

之七戚继光初赴抗倭战场,被安排在最前沿区域,正可谓:好钢用在刃上

之八戚继光在抗倭战场上初试锋芒,结果大失所望,因此产生了新想法

之九一在日本搞殖民统治的中国人,有班超的英雄气,却被贴上倭寇标签

之十岑港失利,戚继光到义乌募兵,他没告诉别人,自己募兵属以貌取人

之十一名将不愧为名将,戚继光练兵别具一格,成后世练兵典范

之十二传统武术能不能打,名将戚继光有过精辟见解,各种大师该醒醒了

之十三名将戚继光认为,练兵之要,不是武艺,也不是阵法,而是两样东西

之十四戚家军鸳鸯阵在宁海上演处子秀,相当惊艳:歼敌三百,己方零伤亡

之十五戚家军宝刀初出鞘,13战13捷,锋芒毕露,倭寇闻其名莫不心惊

之十六戚家军涉淤泥滩攻岛,以龟速前进,岛上倭寇全乐翻了,争相看热闹

之十七严嵩垮台,胡宗宪惨死,戚继光即遭到雪藏,幸亏一人,得重返战场

之十八戚继光剿倭,从浙江剿到福建,追击倭首,从福建追到安南,壮哉

之十九戚继光被诬“未杀过一个日本人,杀的全是中国人”,来看史料分析

之二十戚继光平定闽海,复摧北寇,南北并驱,名震寰宇,堪称独孤求败

相关阅读

  • 民族英雄戚继光

  • 成语词句网文章阅读
  • 戚继光,明朝初年,中日两国交往十分密切,关系也很友好,但是,此时日本正处于南北分裂时期,各路诸侯为了掠夺财富,组织一些地主,没落武装,浪人和走私商人,经常在中国沿海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