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如果你在清初路过大庆,这里是个游猎之地的荒渺村落,如果你在19世纪路过大庆,这里是被中东铁路贯穿的“萨尔图城”,而如果你在1959年的9月26日路过大庆,那么则是这里喷涌着棕褐色石油的“大同”小镇。
60年前的今天,地层深处数百万年的积蓄喷涌而出,一座世界级油田在这里诞生,成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时一份特殊的礼物。
大庆之年得油田,大庆油田因此得名。
图源:大庆市政府网
/
如今的大庆,是一座油田之上的城,但是曾经的大庆却可谓是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
在“松基3井”出油后的次年,因探测表明大庆地区是一个含油面积很大的油田,石油工业部党组决定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组织一批石油大军,用打歼灭战的办法,在大庆来一个声势浩大的大会战。
喷涌的石油,改变了这座曾是个小镇的“大庆”。
图源:大庆市政府网
数以万计的石油人从四面八方开赴松嫩平原,石油大会战就此打响。这其中就包括“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
一下火车的王进喜,不问吃、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
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取水保开钻。只用5天零4小时,王进喜就率队打完第一口井。
开发条件恶劣,吃饭都成难题。国外实施技术封锁,油田开发困难重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王进喜的话激励着会战大军。
图源:大庆市政府网
大庆的第一口油井、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王进喜不仅展现了老一代大庆石油工人艰苦奋斗的气概,也成为了中国工业战线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而其留下的“铁人精神”不仅影响着大庆这座城,也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
而在60年间,喷出的油流,让新中国一举甩掉“贫油”帽子,挺起共和国石油工业的脊梁;连续27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创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奇迹;60年生产原油近24亿吨,强壮起国民经济的筋骨……
“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口号在全国叫响!
图源:大庆市旅游政务网
作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标杆和样本,大庆在中国当代史的舞台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一席之地。而“铁人精神”也在新一代石油工人中延续着。这其中有要用一生寻找大庆油田开发的“金钥匙”的王启民、攻克采油技术的伍晓林、100多项创新成果的“革新达人”的段福海……
图源:大庆市政府网
从“一油独大”到“油气并举”的跨越,从大庆油田到开拓海外市场,从8年创32项钻井记录到一人一天17瓶水……数以万计的石油工人,每一个大庆人就像莽原之上高大勤恳、从未停歇过的“磕头井”一样,一直在默默地积攒能量、奉献自我。
这就是大庆人,这就是“大庆精神”。
原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曾这样由衷地赞叹,“除了大庆,没有哪一个企业的诞生和发展,能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
/
图源:大庆市政府网
风云激荡一甲子,大庆油田正青春。
时至今日,这座城市的名字仍在宣告着属于她的骄傲,“共和国的长子”、“王进喜”、“铁人精神”、“油城”成为点缀在这个城市上的光环。
朝阳洒照,高铁疾驰,掠过龙凤湿地,一排排抽油机上下摆动,永不疲倦。
大庆油田,60诞辰,继往开来!
图文编辑 | 黑龙江头条
图文来源 | 新华社、黑龙江头条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