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刺史刘表,来到当时的荆州治所襄阳,先在襄阳城内的学业堂学习。但是,学业堂学习的内容无外乎四书五经之类,远远满足不了这位少年才俊的需求,他一心想寻访一位***高明的老师,学习***多的经天纬地的道理。
襄阳城东门外住着一位长者,人称庞德公,是襄阳名士,在当地威望很高。这老头儿学识渊博,脾气却有点古怪,刘表多次请他出来做官,他都没有答应。一次,听说刘表要亲自登门拜访庞德公,诸葛亮就偷偷地跟在后面,打算看个究竟。
那天,庞德公正在耕作,刘表就追到田边,与他交谈了起来。
刘表说:“你为什么不愿意做官呢?一个人不做官,只是保全自身,而不是保全天下呀!” 庞德公回答说:“有一种叫鸿鹄的鸟,筑巢于高林之上,使其暮而得所栖;有一种叫鼋龟的动物穴于深渊之下,使其夕而得所宿。人们的趋舍行止也是人的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 刘表接着问:“先生您辛苦地耕种在田间而不肯做官食俸禄,那么,在您百年之后用什么留给子孙呢?” 德公回答说:“当官的人都把危险留给子孙,我却把勤耕苦读,安居乐业留给他们。只是所留下的东西不同罢了,不能说我没有留下什么东西啊!” 刘表见劝说不动他,只好叹息着离开了。
诸葛亮躲在一块高粱地里,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听在耳里,不禁对庞德公肃然起敬。心里暗暗想,现在,许多人都削尖脑袋想当官还当不到呢,德公先生却对送上门的当官机会不感兴趣。这种淡泊宁静的心态,大概正是他学富五车的原因吧!于是,他拿定主意,拜庞德公为师,好好地向这位古怪的老头儿学习。
诸葛亮每次来到庞德公家,都非常恭敬地跪在老师面前,老师没说起来,他就一直跪着。在德公先生家里,他结识了水镜先生司马徽,和老师的侄儿庞统成了好朋友,同时,还结交了各地来到襄阳的一批智能之士。大家在一起交流,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做人处世之道,一块儿讨论天下大事。诸葛亮长进很快。他在德公的教育下,对荆州牧刘表也有了***深入的认识。刘表很有才干,治理襄阳成效显***。他出任荆州刺史后。为了和曹操抗衡,将治所由汉寿迁至襄阳。到襄阳后,单马走访当地豪门蒯良、蒯越兄弟及蔡瑁,求问治荆州之策,得到了荆襄一带名绅贵族的支持。他兴学堂,办教育,爱民养±,中原各地俊杰纷纷汇聚荆襄。但是,他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内宽外忌”。诸葛亮渐渐明白,自己虽然是投奔刘表而来的,但***不能吊死在刘表这棵树上。如果把刘表比作一只蜘蛛的话,对他织成的庞大的政治关系网,应该好好地加以利用,但***不能被这张网粘住。
不会利用,就不能结交上层人物,了解不到高端信息;如果被它粘住,想成大事也就不可能了。基于这个考虑,诸葛亮选择了到隆中耕读的策略。而正是这一重要选择,才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隆中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