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悼亡诗,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古代汉族诗歌题材之一,始于晋代潘安。
西晋文学家潘安,美姿容,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标准的美男子。据说少年时曾挟弹出洛阳道,妇女们见到他无不为之倾倒,"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但是,他对妻子的感情却始终如一,可谓情深意笃。他二十四岁结婚,五十岁妻子不幸死亡,夫妇和睦相随二十六载。潘安悲痛之极,为她服丧一年,期满后于元康六年(269)改服赴任,作《悼亡诗》三首。
诗中所写都是日常生活之事,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流畅,没有什么深奥难懂的句子。"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睹物思人,抚衿长叹,徘徊墓前,不忍离去,最后"挥涕强就车","路极悲有余"。
诗中所流露的真挚、自然、深沉的夫妻之情,颇为后人赞赏,此诗也得以广泛流传。从此之后,《悼亡诗》便成为丈夫哀悼亡妻的专用诗题。
此后,悼亡诗几乎历代皆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下面这四首:
1
作者: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2
悼亡诗三首(其一)
作者:潘安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这一首《悼亡诗》写作时间大约是杨氏死后一周年,诗人说,时光流逝,爱妻离开人世已整整一年,层层的土壤将他们永远隔绝了。就个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来说,诗人十分愿意留在家中,可是有公务在身,朝廷不会依从,这个愿望是难以实现的。再说,人已死了,就是再继续留在家中,也是没有用。
自潘岳写了《悼亡诗》三首以后,"悼亡诗"成为悼念亡妻的专门诗篇,再不是悼念其他死亡者的诗篇。
3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作者: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全词写得很沉痛,十分感人,是唐宋之后悼亡诗歌中不可多得的名篇。当时贺铸不久因事要离开夫妇共居的苏州时,痛感物是人非,满腹辛酸无处倾诉,只能发出“同来何事不同归”的哀叹。聆听着南窗的夜雨,遥想当年妻子在深夜里为自己补衣的情形,作者沉痛地表现出了对亡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
4
离思(其四)
作者: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并未直接写人,而是"索物以托情",通篇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以世间至美的形象 "水"、"云"、"花"来表达对妻子的无限怀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诗人用一往情深的笔触,真挚热烈的情怀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发了对妻子的爱恋与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