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今天
2019年1月7日
戊戌年
腊月初二
一进腊月门
便有过年来
腊月
是农历年中的最后一个月
一进腊月
“年”以倒计时的脚步临近
年味儿也越来越浓
辛苦工作一年的人们
开始感受到家的温暖
故乡的一切随风而至
归心似箭
这时侯
冬季田事已经告竣
故有“冬闲”之说
农事已“闲”
但人们生活的节奏并未因此而放慢
而是怀着愉悦而急切的心情
加快了向春节迈进的步伐
腊月 · 由来
腊者,接也
新故交接
故大祭以报功也
自上古时起
人们就在腊月祭祀祖先
参拜神灵
依照传统
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猎祭”
猎杀野兽,拜神敬祖
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通“猎”
因此
“猎祭”
后来就被写为“腊祭”
明代李先芳的《腊日》
生动地描绘了先民的腊祭风俗:
腊日烟光薄,郊园朔气空。
岁登通蜡祭,酒熟醵村翁。
积雪连长陌,枯桑起大风。
村村闻赛鼓,又了一年中。
腊月 · 岁尾
腊月
正值寒冬
民谚有云
腊七腊八
冻掉下巴
正值“三九”寒天的腊月
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诗句中
往往与
“雪”、“寒”
等意象密不可分
李白在《北风行》中写: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短短四句
生动地描绘出了腊月大雪纷飞
寒风凛冽的景象
寒风飒飒夜苍苍,腊月江城卧雪霜。
只为食鱼常作客,偶因闻雁又沾裳。
青山梦里行难到,白发愁中镊更长。
不见北堂萱草色,忧心那得暂相忘。
——明·米云卿《冬夜怀归》
日脚淡光红洒洒,
薄霜不销桂枝下。
依稀和气排冬严,
已就长日辞长夜。
——唐·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二月》
腊月·集市
腊月里
辛苦劳作了一年的人们
急切地期待着春节的到来
过年
对国人而言是隆重而不可轻怠的
往往刚一入腊
准备工作
便热热闹闹地开始了
早年间
为了筹备年货
人们会在闲暇时候前往“腊月市”
购买腊肉、粥果、各色野味
为腊月里的种种习俗做准备
那种属于腊月的热闹
远在他乡的游子
你是否还记得
在天寒地冻的时节
却有红红火火的集市
每一处都披上了喜庆的大红色
预示新一年的好兆头
市集中
货物齐全,琳琅满目
当然价格也相对水涨船高
京师谚语有云:
腊月水土贵三分
讲的便是这一现象
大概也就是这个原因
长辈们会常常教导:
货比三家
细水长流
腊月·腊八
腊月里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便是腊八
这一天
人们往往互赠腊八粥
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合家康宁
腊八粥
又称“大家饭”
起源于宋
用红小豆、糯米煮成
传说中
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岳飞
到了明代
于“腊八”之前数日
各家就将红枣捶破泡汤
至初八早晨
再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等煮制
自此起
腊八粥逐渐演变成了民间
庆贺丰收的习俗
同时在这天
家家户户也会腌制“腊八蒜”
剥蒜浸入醋中
到年三十儿吃饺子时备用
香喷喷的饺子
配上可口的腊八蒜
醋香蒜碧
别有风味
腊月·年俗
腊月里的民俗十分丰富
初八喝完腊八粥
家家开始置办年货
数着指头盼着过年
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
然后是扫房、写春联等
直到除夕夜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每每到了腊月
总是有一些别样的感悟
有一种凛冽之外的情愫
小时候
腊月是无忧无虑的玩耍
是源源不断的压岁钱
是心底浓烈的年味
长大了
腊月是异国他乡的憧憬
是心心念念的故乡
是翘首盼归的父母
腊月已至
游子还乡
你,准备好回家了吗?
来源:新华社,综合每天读首诗、刀马物语、北京晚报、文苑、中国天气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