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美国老牌美妆公司露华浓集团仍然没有走出持续亏损的泥沼。
近日露华浓集团发布了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集团第二季度的净销售额为6.0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78亿),同比下跌6%;净亏损则从第一季度的903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12亿)加大至1.2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2元);经营亏损达58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7亿),与去年同期的520万美元相比,亏损增加了约10倍。
露华浓集团在财报中称,净销售额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北美制造工厂企业服务的中断,影响了集团的露华浓部门以及投资组合品牌部门在国际市场的净销售额,同时集团一些香水品牌许可协议的到期也对业绩产生影响。“这些下降的部分抵消了投资组合品牌部门新产品的销售增长,及伊丽莎白·雅顿(Elizabeth Arden)部门在全球的增长。”
今年开始,露华浓集团根据品牌重新划分了业务部门,目前设有露华浓部门、伊丽莎白·雅顿部门、投资组合品牌部、及香水运营部门四个部分。按部门看,今年第二季度中,露华浓部门和香水部门跌幅显著,前者净销售额下跌10.8%至2.58亿美元,后者的净销售额大跌15.1%至0.95亿美元,而伊丽莎白·雅顿净销售额则增长4.9%至1.061亿美元,投资组合品牌部门的彩妆品牌Almay和指甲油品牌CND分别上涨了近40%和36%。
从不同市场区域来看,北美市场上,只有投资组合部门的净销售额实现了18.2%的增长,其他部门均下跌7%以上;而国际市场上,仅有伊丽莎白·雅顿部门实现了同比9.9%的增长,财报指出,亚洲、欧洲市场是该品牌销售额增长最显著的地区,伊丽莎白·雅顿护肤产品的业绩上升最显著。
中国市场上,伊丽莎白·雅顿也是露华浓集团旗下相对存在感较强的品牌。它2016年对伊丽莎白·雅顿的收购,也是露华浓集团重新回归中国市场的契机。
2013年底,由于业绩持续下滑,当时进入中国大陆37年的露华浓宣布退出中国市场。业内普遍认为,品牌老化、产品缺乏创新、市场定位不清晰是它折戟的主要原因。到2016年6月,露华浓收购了伊丽莎白·雅顿,并希望借助该品牌亚洲市场的良好表现,加强亚洲等市场的业务布局。随后,在当年9月,“露华浓海外旗舰店”在天猫上线,露华浓品牌以线上电商渠道为开端,再度布局中国内地市场。
2017年初,露华浓集团宣布大规模重组,以品牌为中心开始进行业务调整,并决定重建和振兴集团的标志性品牌。但从此次财报也可以看出,伊丽莎白·雅顿明显比露华浓发展的更好。
在化妆品市场增长迅速的中国,伊丽莎白·雅顿在2017年实现了超过40%的业绩增长,其中线上业绩增长超过50%。发力线上渠道、启用代言人、明星产品升级,是它取得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目前,伊丽莎白·雅顿天猫旗舰店粉丝数为307万,月销量过千产品有10个。2018年7月,该品牌还与天猫合作了系列线下线上新品推广活动,与人气明星一同发布了新款复合水凝霜,这款产品也成为了品牌店铺唯一销量过万的产品。
与借助市场营销创新获得销量增长的伊丽莎白·雅顿不同,另一个标志性品牌“露华浓”彩妆依旧表现平平。阔别中国内地市场三年、在2016年重新回归的的露华浓,面临的是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但该品牌在产品定位、更新速度与市场营销方面仍然没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
在处于消费升级的中国市场上,作为化妆品消费主力军的年轻群体更偏爱外资品牌中定位高端的产品线,缺乏高端产品的露华浓品牌很难吸引到这部分受众。其次,在化妆品市场上增长变革最快的彩妆领域,露华农的产品更新速度非常缓慢,难以留住追求个性与变化的年轻人群。以露华浓天猫海外旗舰店为例,2016年9月刚上线时,该店铺共有33个彩妆产品,发展至今其店铺产品也仅为48个;店内月销售过万的产品只有露华浓豆沙色黑管口红及24小时粉底液,月销量过千的品牌也仅有两款,其余产品的月销量均不足1000;102万的店铺粉丝数,也远低于同样定位大众化妆品的巴黎欧莱雅、玛丽黛佳等品牌,后两者的粉丝数都超过了500万;此外,露华浓在市场营销策略、品牌年轻化方面,也不及持续耕耘中国市场的外资品牌以及新兴本土品牌。
不过,露华浓集团还在为提升业绩做更多新的尝试。它在今年组建了名为“The Red House”的团队负责数字化内容创新,并创立了内部孵化器以加速创新。“集团的战略将专注于发展品牌,并加强品牌与消费者沟通途径,确保消费者能在线上线下多元渠道获得我们的产品。”Perelman表示,露华浓集团还将加快实施全面的数字化转型计划,重视“电子商务、数字营销、数据及分析领域”的发展。
此外,它也在调整品牌策略,开始孵化符合美妆消费趋势的新品牌。例如,集团在2018年6月底推出了名为Flesh的彩妆品牌,这个专为美妆连锁Ulta Beauty设计推出的品牌,包括40个色号的粉底棒、14个色号的高光、30个色号的口红等12种产品,极简的包装风格与面向不同肤色女性的产品设计突出了品牌定位的差异化。至于这些新措施是否能真的见效,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