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 说到遵义汇川,你会想到什么? |
▼
- 风物君语 -
元以前,
遵义
一直摇摆在不同的权力范围之间
海龙屯
这个如今保留得
最完整的军事防御土司城址
成为了南宋抗元时期的一个见证
说起海龙屯,
还有一个绕不开的关口——娄山关。
从地图上看,这个遵义北边不太起眼的地方,却是“北距巴蜀,南扼黔桂”的重要关口。它山势绵直,横蹲数百里间,是黔北地区第一险隘。
娄山关自古就是黔北要塞,这个关口原名高岩子,又名黑神垭。它的关名可追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地理志》称娄山为“不狼山”。
由于贵州与四川的相对地理关系,自唐开始,娄山关地区就战事频繁。
《桐梓县志》载,唐代太原人杨端响应朝廷的招募,率领令狐、成、娄、梁、赵、韦七姓族乡人收复播州,撵走南诏势力,分土世袭。
当时这里被称为娄珊梁关,时间长了,它的名字变成了今天的娄山关,等传到明代杨应龙时,他盘踞在海龙屯,建立起自己的独立王国。并在万历年间与明军展开大战。并留下了如今这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贵州唯一一个世界文化遗产,见证明末的一场“冰与火之歌”在围绕海龙屯层层修建的 3 条防线中,娄山关就是北军南下进攻贵州的第一条防线。
今天的娄山关仍旧是陆路经川进黔的重要关口。西南公路出海大通道上途经贵州的部分进黔第一关就是娄山关隧道;连通包头和南宁的国道途中也需经娄山关入黔境。
清初,吴三桂入滇,也曾在此有过较大规模争夺战。清咸丰年间,黔北农民曾起义抵抗朝廷,他们要占领的也是这娄山关,以此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权。当时著名诗人郑珍写道:“杨旗娄山关,饮马板桥水。”描述义军在娄山关的声势。
直到现代,新中国成立之前,红军在娄山关曾两次与盘踞在这里的黔军交战,正是因为两次娄山关战役,才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
可以说在中国的那段历史上,没有娄山关,也成就不了“红色”的遵义。到了今天这个没有战乱的年代,娄山关,成了从历史中走出来,成了一道风景。
由于娄山关地处山区,千峰万仞,重崖叠峰。清代有诗人莫友芝曾在《亭遗诗》中写道,“楼高压万峰颠,鸟道才容一线穿。岂料养痛成为溃,翻今天险等虚传。翦除劲旅劳三省,通塞残筹费五年。始信大刀功第一,当时斡腹竞争先。”如今站在娄山关前,阴雨连连,它的历史都藏在了这绵山和雨雾中。
文 | 逸骁
摄影 | 余荣培、朱锐、柳莺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想随时关注“风物之旅”的相关内容,请关注风物君的微博和微头条。登录微博和微头条,搜索“地道风物”,就能找到我们哦!
另外,我们在悟空问答上的账号“地道风物”也开通了,每天都有三个关于遵义、贵州的小问题,持续更新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