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下了一首小诗《暮江吟》。当时朝廷政治昏暗,他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白居易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而写下此诗。

诗中的有景色秋意,有自然风景,有夕阳晚月,有碧水清露,安逸闲适,是难得的秋意佳作。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残阳,是指晚霞,同时也指明了时间,夕阳无限好,暮江美景,尽收眼底。瑟瑟是说水是碧绿的,也有瑟瑟秋风起之景,这样一幅夕阳美景,怎能不让人喜悦沉醉于其中呢?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白居易以夜将暮、露、月三景融合在一起,再用一个“可怜”,把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写得可爱曼妙。而这平凡的一天,因为白居易的这首诗而显得特别起来。
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

诗人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诗中白居易运用新颖巧妙地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蕴含着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三,那就在傍晚之时去看看夕阳,然后看看新月,再看看如真珠似的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