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其魅力之一就在于共通性。这也让身处不同朝代的文人,虽隔着历史的长河,却总能产生共鸣。就像苏轼曾在被贬谪到黄州期间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词句,而作为后辈的陆游,也曾有过一段郁郁不得志的时期,在那个时候他也曾写下“一蓑烟雨”之作。下面就来和我一起走进陆游的这首“一蓑烟雨”之作。
《鹊桥仙》-(南宋-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陆游在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而且比起其他文人,陆游更是“高产”,至今存诗9000余首,其中尤以他的爱国诗词对于后世影响深远。而这首《鹊桥仙》是陆游仕途不顺之时所作,堪称陆游最清高的一首词,写尽平生豁达。
这首词全篇都是在写渔夫的生活。上阕开篇两句写出了渔夫早晨在烟雨霏霏中出发,晚上在迷蒙风月中归来的打渔生活,虽然早出晚归,但是“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却有着惊艳世人的美感,想来词人内心对于这种生活是颇为向往的。“家在钓台西住”则是点出词中渔夫的住处,但实际说的是汉代的隐士严光的隐居之地,再细细品读,何尝不是说的词人想要隐居的心态。
上阕末尾两句则是表达出渔夫不愿涉足红尘的姿态,卖鱼都怕靠近城门,又哪里想去往红尘深处?其实表达的正是词人对于红尘俗世追名逐利的厌恶,内心不愿同流合污。
下阕起首三句描写的是渔夫的规律生活,生活节奏和自然规律相适应,表达出渔夫在这样生活中的自在,没有其他方面的要求,一切顺其自然。而在很多年前田园诗鼻祖陶渊明早就有类似的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何尝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最后两句是对于词人心情都表达,别人都拿自己当披蓑垂钓的严光,但是自己只愿意做一位“无名渔父”,这两句看似洒脱,却满满的言不由衷。
这首词看似平淡,表现的都是词人对于隐士生活的向往。但是细细品读,其中“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这两句暗藏词人的真实内心想法,倘若真的不在意,就不会有这样的愤世嫉俗之语,恰恰是因为在意而不得,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