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文章阅读 > 22《中国道教》第一卷 人物篇 孙恩 寇谦之 陆修静

22《中国道教》第一卷 人物篇 孙恩 寇谦之 陆修静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孙恩

----------

22《中国道教》第一卷 人物篇 孙恩 寇谦之 陆修静

----------------------------------------------------------------------

孙恩(?~402)为东晋五斗米道道士和起义军首领。字灵秀。祖籍琅琊(今山东胶

南县境南),家族世奉五斗米道,是永嘉南渡世族。其叔父孙泰(字敬远)奉吴郡钱塘

五斗米道首领杜子恭为师。杜子恭死后,孙泰继传杜子恭道法,受人敬信。东晋黄门郎

孔道、鄱阳太守桓放之、骠骑谘议周勰等皆敬事孙泰。东晋隆安二年(398),爆发王恭

之乱,孙泰以为晋祚将尽,乃以讨王恭为名,私合徒众数千人,准备起事。事未发,司

马道子父子诱斩了孙泰及其六子。孙恩逃入海岛,聚众百余名立志为孙泰复仇。

隆安三年,会稽王世子、扬州刺史司马元显发东土诸郡免奴为客者,号曰“乐属”,

移京师充兵役。孙恩趁民心骚动之际,率众从海岛攻克上虞,乘胜破会稽(今浙江绍兴),

杀会稽内史、五斗米道徒王凝之。会稽、吴郡、吴兴、义兴、临海、永嘉、东阳、新安

八郡人民群起响应,“旬日之中,众数十万”。①孙恩起义军占领了会稽八郡。孙恩据

会稽,自称“征东将军”,置立官职,号其徒众为“长生人”,上表请诛会稽王道子和

元显父子。东晋畿内诸县,“盗贼处处蜂起,恩党亦有潜伏在建康者,人情危惧,常虑

窃发,于是内外戒严。”②东晋王朝派谢琰率重兵讨伐孙恩,浙东八郡起义军汇聚于会

稽,“其妇女有婴累不能去者,囊簏盛婴儿投于水,而告之曰:

‘贺汝先登仙堂,我寻后就汝’”③隆安三年十二月,谢琰率军攻下义兴,击杀起

义军头领许允之。接着进兵吴兴;屯兵乌程(今浙江吴兴县南)。分兵配合刘牢之,向

钱塘江推进。孙恩见东晋官军将渡钱塘江,乃率男女二十余万口向东撤退。后又退入海

岛。

22《中国道教》第一卷 人物篇 孙恩 寇谦之 陆修静

隆安四五年间,义军与东晋官军继续激战,并一度逼近建康,攻破广陵(今江苏扬

州)。后因东晋政府加强沿海防务,起义军给养困难,加以疫病流行,“死者大半”④。

元兴元年(402)三月,孙恩进攻临海失败,乃赴海自沉,五斗米道信徒认为他已成“水

仙”,投水从死者百有余人。义军余众数千人复推孙恩妹夫卢循为领袖,继续斗争,后

卢循义军占领广州,一度大举北伐,直至义熙七年(411)终告失败。

22《中国道教》第一卷 人物篇 孙恩 寇谦之 陆修静

孙恩五斗米道徒信奉长生久视之道,信仰天、地、水三官,尤其相信水仙。孙恩以

五斗米道组织起义,动摇了晋室的封建统治,也引起了南北朝时期道教上层人物冠谦之、

陆修静对道教的“改革”和南北天师道的出现。《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孙恩集》五

卷,已佚。

注:

①③ 《晋书》第8册2632页,2633页,中华书局,1974年

② 《资治通鉴》第8册3498页,中华书局,1956年

④ 《宋书》第1册3页,中华书局,1974年

---------

22《中国道教》第一卷 人物篇 孙恩 寇谦之 陆修静

---------

寇谦之

--------------------------------------------------------------------------------

寇谦之(365~448)为北魏著名道士和天师道的改革者。

原名谦,字辅真。祖籍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后徙居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北)。

自称东汉雍奴侯寇恂之十三世孙。其父修之,苻坚东莱太守;兄寇讚在北魏初任南雍州

刺史。寇谦之“早好仙道,有绝俗之心;少修张鲁之术,服食饵药,历年无效。”①后

遇“仙人”成公兴,随之入华山,采食药物不复饥。继隐嵩山,修道七载,声名渐著。

天师道(俗称五斗米道)自张陵之后,常被农民用作组织和发动起义的旗帜,统治

阶级对它怀有戒心,也深为当时士大夫所不满,寇谦之趁北魏太武帝崇道抑佛之机,对

天师道进行改造和整顿以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早在北魏神瑞二年(415),他诡称太上

老君亲临嵩岳,授以天师之位,赐以《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二十卷,传其服气导引之法;

令其宣此“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

合气之术,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之以服食闭炼。

泰常八年(423),又称太上老君玄孙李谱文临嵩岳,再授《录图真经》六十余卷,

及劾召鬼神与金丹诸秘法,命其辅佐北方太平真君(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领“人

鬼之政”。始光元年(424),至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献道书于太武帝。

最初,太武帝对谦之献书之举漠然处之,“令谦之止于张矅之所,供其食物”。左

光禄大夫崔浩以其“辞旨深妙”上疏盛赞。

“世祖欣然,乃使谒者奉玉帛牲牢,祭嵩岳,迎致其余弟子在山中者”。翌年,于

平城南立天师道场,重坛五层,尊其新经之制,集道士一百二十人,每日祈祷六次。太

延六年(440),寇谦之声称太上老君复降,授太武帝以太平真君之号,帝遂改元为太平

真君。又二年,亲至道坛受箓,封寇谦之为国师。

22《中国道教》第一卷 人物篇 孙恩 寇谦之 陆修静

至此,天师道乃大盛。终北魏之世,崇信不衰。后周承魏,崇奉道法,每帝受箓,

如魏之旧。太平真君九年(365)寇谦之逝世,享年83岁。

寇谦之改革天师道的原则是“以礼度为首”,即保留和增加适合儒家礼教的内容,

革除和废弃违背儒家礼教之制度。首先摈弃可被农民起义利用的教义和制度,反对“称

官设号、蚁聚人众、坏乱土地”,“谋害国家”等。认为农民领袖是“诳诈万端”、

“惑乱万民”的“父不慈,子不孝,臣不忠”的“愚人”和“恶人”,他们所领导的农

民起义军则是一些“逋逃罪逆之人”和“奴仆隶皂”之类的贱民,“下俗臭肉,如狗魍

魉”,咒骂“当疫毒临之,恶人死尽”。要求兼修儒教,并教生民,佐国扶命。主张臣

忠子孝,夫信妇贞,兄敬弟顺,安贫乐贱,信守五常。并将此列为道教规戒之内容,遂

使儒家之道德规范成为道士的行动准则。天师道“从天师升仙以来,旷宫置职,道荒人

浊,后人诸官,愚暗相传,自署治箓符契,气候侧错,不可承准”,②出现组织涣散,

科律废驰的混乱局面,寇谦之乃致力于天师道之组织整顿。首先,他以太上老君口吻对

某些道官祭酒乱取民财的违科行为进行了严励的批评和指责:“吾初立天师,授署道教

治箓符,岂有取人一钱之法乎?”继而宣布:“吾今并出新法,按而奉顺,从今以后,

无有分传说愿输送,仿署治箓,无有财帛,民户杂愿,岁常保口厨具,产生男女,百灾

疾病,光怪众说厨愿,尽皆断之!……

若有道官浊心不除,不从正教,听民更从新科正法清教之师。”③其禁止道官过分

索取道民财帛之措施,既减轻了道民的经济负担,又缓和了二者之间的矛盾。针对某些

道官妄传张陵所授黄赤房中之术,授人夫妻,淫风大行,损辱道教的犯戒情况,决定废

除房中黄赤之法。在组织制度上,主张简贤授明,唯贤是授,改革道官祭酒的世袭制度。

寇谦之十分重视道教斋醮仪范。他认为,若仅修服食、辟谷、导引之术,只可得除

病寿终,“诸欲修学长生之人,好供寻诸诵诫,建功香火,斋练功成,感彻之后,长生

可克。”

“男女官努力修斋,寻诸诵诫香火建功,仙道不远”。①故此,他为天师道增订了

道官受箓、道官道民求愿、道民犯律解度、为人治病、为亡人超度、为祖先亡灵解厄之

斋仪,且为各种斋仪制定了仪式,亦为后世道教斋仪奠定了基础。经寇谦之改革后的天

师道,后人称新天师道或北天师道。

《正统道藏》所收《老君音诵戒经》一卷,一般认为,即《云中音诵新科之戒》的

残本。近人汤用彤先生等则认为,现存《太上老君戒经》《太上老君经律》《太上经戒》

《三洞法服科戒文》《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女鬼青律》等书,亦为《云中音诵新

科之戒》中的内容。它们保存了该书之骨骼,唯在辗转抄录中,或有文句错落,或有后

人增改。

注:

① 《魏书》第8册3049页,中华书局,1974年

②③④ 《道藏》第18册212页,212页,21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

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

22《中国道教》第一卷 人物篇 孙恩 寇谦之 陆修静

------

陆修静

--------------------------------------------------------------------------------

陆修静(406~477)为南朝宋著名道士,早期道教的重要建设者。字元德,吴兴东

迁(今浙江吴兴东)人。三国吴丞相陆凯之后裔。少宗儒学,博通坟籍,旁究象纬。又

性喜道术,精研玉书。及长,好方外游,遗弃妻子,入山修道。初隐云梦,继栖仙都。

为搜求道书,寻访仙踪,乃遍游名山,声名远播。宋元嘉(424~453)末,陆修静市药

至京师,宋文帝刘义隆钦其道风,召入内宫,讲理说法。时太后王氏雅信黄老,降母后

之尊,执门徒之礼。后因避太初之乱南游。于大明五年(461),至庐山,在东南瀑布岩

下营造精庐,隐居修道。宋明帝刘彧即位,思弘道教,泰始三年(467)召见于华林园延

贤馆,“先生鹿巾谒帝而升,天子肃然增敬,躬自问道,咨求宗极。先生标阐玄门,敷

释流统,莫非妙范,帝心悦焉”。①明帝乃于北郊天印山筑崇虚馆以居之。在此期间,

他“大敞法门,深弘典奥,朝野注意,道俗归心。道教之兴,于斯为盛”。②元徽五年

(477)卒,时年七十二岁。弟子奉其灵柩还庐山。诏谥简寂先生,以庐山旧居为简寂馆。

宋徽宗宣和(1119~1125)间,封为丹元真人。其弟子最著者为孙游岳、李果之等。

东晋南朝时期,道教在组织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祭酒制的衰落和

道官制度的兴起。祭酒制度为早期五斗米道之旧制,其基本特征是“立治置职”,道官

祭酒“领户化民”,实行政教合一之统治。为实现道官祭酒与道民的统属关系,天师道

制定了三会日、宅录和缴纳命信等制度。

规定在三会之日,道民必须到本师治所参加宗教活动,登记检查“宅录命籍”(近

似封建国家编户齐民的户籍簿),听道官宣布科禁,考校功过。道官凭此向天曹启告,

请天神守宅之官保护道民家口安全,禳灾却祸。自魏初天师道北迁至晋宋之际,出现了

组织混乱,科律废弛的严重局面。当时许多道民在三会之日不赴师治参加集会,不报户

籍,不交租米命信。一些道官更“妄相置署,不择其人,佩箓惟多,受治惟多,受治惟

大,争先竞胜,更相高下”,“纵横颠倒,乱杂互起,以积衅之身,佩虚伪之治箓。身

无戒律,不顺教令,越科破禁,轻道贱法。恣贪欲之性,而耽酒食,背盟威清约之正教,

向邪僻袄巫之倒法”。③祭酒制度的腐朽败落,就失去了“清约治民”,使“道化宣流,

家国太平”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陆修静乃提出一套整顿和改革的措施。

首先,陆修静禁止道官自行署职,实行按级晋升的制度。

22《中国道教》第一卷 人物篇 孙恩 寇谦之 陆修静

他认为,普通民众须有功德,才能受箓为道民;道民受箓之后,有功者才能升迁。

从受十将军箓依次升至受五十将军箓,再从箓吏依次晋升散气道士、别治道官、下治道

官、配治道官,以及下、中、上八治道官。其最高者,即“能明炼道气,救济一切,消

灭鬼气,使万姓归伏”的道师,才能拜署上八治中的阳平、鹿堂、鹤鸣三治道职。强调

“采求道官,勿以人负官,勿以官负人”的组织措施。为健全三会日制度,他重申,三

会日“民各投集本治师,当改治录籍,落死上生,隐实口数,正定名簿。三宣五令,令

民知法。其日,天官地神咸会师治,对校文书。师民皆当清静肃然,不得饮酒食肉,喧

哗言笑。会竟,民还家,当以闻科禁威仪教敕大小,务共奉行”。④同时,他还针对

“宅录”制度严重混乱的状况,规定每年三会日之最后一日,作为登记、审核宅录的最

后期限,其日,每个道民都须赍信至本师治所,由本师给以注籍,以便道官“领户化

民”。

第二,陆修静十分重视道教斋仪的作用,认为“斋直是求道之本”,主张“身为杀

盗淫动,故役之以礼拜;口有恶言,绮妄两舌,故课之以诵经;心有贪欲嗔恚之念,故

使之以思神。用此三法,洗心净行,心行精至,斋之义也。”⑤他在总结前代斋仪的基

础上,制定了“九斋十二法”的斋醮体系。并撰述一系列斋戒仪范之书。他汲取儒家的

封建礼法、道德规范以及佛教的“三业清净”的思想,从而使道教斋法不仅有了系统的

仪式戒科,而且使斋戒仪范的理论更加完备。

第三,陆修静不仅整顿组织、完善斋醮仪式而且还对道教经典进行整理和分类。他

早年便注意采访搜集道教经典,曾“南诣衡湘、九嶷,访南真(魏夫人)之遗迹;西至

峨眉、西城,寻清虚(王褒)之高躅”。⑥元嘉十四年(437),即着手刊正《灵宝经》,

编撰《灵宝经目》。泰始三年(467)从庐山入京,居崇虚馆,又得当时朝廷收藏的杨羲、

许谧手书上清经真诀。相传由鲍靓所造之《大有三皇经》亦为其所得。于是他“总括三

洞”,校理卷数目录,于泰始七年奉敕撰《三洞经书目录》献上。据云,陆修静共著录

道家经书并药方、符图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内一千九十卷已行于世,一百三十八卷“犹

在天宫”。针对当时《灵宝经》错乱糅杂,使后来学者难辨真伪,“视听者疑惑,修味

者闷烦”的情况,于是对之整理考证,编成了《灵宝经目》一书,从而大大地推动了灵

宝派的发展。陆修静在整理道教经典的同时,又创造了三洞四辅十二类的道教典籍分类

体系,为隋唐以后历代整理道书,编修“道藏”所沿用。

陆修静一生著作甚丰,有关斋戒仪范者尤多。刘大彬《茅山志》谓其“著斋戒仪范

百余卷”,今《正统道藏》存有《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洞玄灵宝五感文》《陆先生

道门科略》《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各一卷。另有

《灵宝经目序》《古法宿启建斋仪》《道德经杂说》《三洞经书目录》《陆先生答问道

义》《陆先生黄顺之问答》,均佚。《灵宝道士自修盟真斋立成仪》《三元斋仪》、

《然灯礼祝威仪》《金箓斋仪》《玉箓斋仪》《九幽斋仪》《解考斋仪》《涂炭斋仪》

等也已亡佚,某些内容散见于《无上黄箓大斋成立仪》中。《通志·诸子类·道家略》

中著录有《服御五芽道引元精经》《升元步虚章》《灵宝步虚词》《步虚洞章》等。在

唐法琳《辩正论》中,尚见其著有《必然论》《荣隐论》《遂通论》《归根论》《明法

论》《自然因缘论》《五符论》《三门论》等,《破邪论》中又见其著有《对沙门记》。

注:

①②③④⑤⑥ 《道藏》第25册306页,306页,第24册780页,782页,第9册821页,

第18册118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