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1936年10月19日因病去世。

鲁迅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晚年演讲
1936年10月18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延至19日上午5时25分逝世。鲁迅先生去世后,当天就移置到万国殡仪馆,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还有不少喜欢他著作的外国人也来参加了葬礼,当时全国基本上所有的刊物都充满了哀悼鲁迅的文字。

鲁迅先生移置殡仪馆
鲁迅先生的灵堂,非常的简单;“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是鲁迅先生生前的遗言。

鲁迅先生的灵堂
宋先生(宋庆龄)亲自主持鲁迅的葬礼。

宋庆龄主持葬礼
鲁迅先生出殡,抬棺的有16人,分别是:巴金、黄源、鹿地亘、黎烈文、孟十还、吴朗西、陈白尘、肖乾、聂绀弩、欧阳山、周文、曹白、肖军、靳以、张天翼、胡风。

鲁迅先生出殡

鲁迅先生的灵车
鲁迅先生的送葬队伍,前来送行的人越来越多,整个送葬过程长达2小时。鲁迅先生的棺椁到达墓地,盖在棺椁上的是沈钧儒写的“民族魂”锦旗;巴金、宋先生、茅盾、许广平等11人扶灵。

送葬队伍

棺椁上盖着“民族魂”锦旗
后感
小时候不喜欢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因为文章大多拗口、晦涩难懂,老师又强加要求背诵一些内容,所以甚是反感。
长大后进入社会,多了些人生阅历,便打心眼里敬佩,才发现鲁迅先生的文章字字刺骨、颤人心肺。因而当再看到先生的文章时,忍不住泪水湿襟,悔恨儿时没有好好在读课本。
《狂人日记》现代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篇幅不是很长,只有区区几千字,但字字如刀锋般尖锐。鲁迅先生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绘了一个“人吃人”的社会。
读者们对鲁迅先生,还知道哪些感人的事迹呢?请与笔者分享,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