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医生,我年轻时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过。”在缙云县国医馆,面对省城来的名医,年过六旬、缙云壸镇的王大伯诉说着自己的痛苦,“当时医生检查后说,我腰椎第一、三椎体轻度变形,骶椎第一椎脊柱开裂。后来长时间愈合不好,工厂里又催着我上班,我在未痊愈的情况下回厂工作,留下了后遗症。走路一瘸一拐,天一下雨腰椎处就酸痛难忍……”
坐在王大伯对面的省城名医,叫华江,是浙江省骨伤科学会主任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听了王大伯病情,华江判断:早期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未痊愈即重归工作,时间长了患处自然会形成病变,天冷的时候毛细血管收缩,血液不通畅,腰椎部位就会酸痛不适。他的“处方”是:平时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使用腰部,或者是进行下蹲,注意劳逸结合,做推拿治疗。
为王大伯做推拿康复治疗的,又是省城名医——浙江省中医学会推拿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山医院推拿科主任吕立江主任医师。本次治疗完成后,华江和吕立江又为王大伯专门设计了一套治疗方案,教了他一些保护腰椎的方法。王大伯很激动:“真没想到,两位专家的服务这么好。”
其实,王大伯享受到的两位名医的高水准服务,源于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最近推出的中医药“创新驿站”。缙云国医馆、名医诊治,都是创新驿站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拜的是中医名师,学的是精湛医技,传承的是悬壶济世的精神。 于伟 摄
据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肖鲁伟说,创新驿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产品,既是为了“加快发展我省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实施‘健康浙江’战略”,也是浙江省医疗卫生事业“双下沉”“两提升”的一部分。该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王晓鸣介绍,创新驿站以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专家资源为基础,遴选中医、中药、养生和健康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整合了一支服务缙云中医药健康产业、服务当地居民健康养生的专家团队,打造高端平台,以“双下沉”的形式,形成技术协作对口扶持关系,为当地培育医疗健康技术人才,构建产学研用结合机制,促进中医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缙云中医药总体水平的提高,提升缙云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说到创新驿站具体内容,王晓鸣认为很丰富,以缙云县中医院为平台,开设国医馆、健康服务适宜技术体验馆,为居民诊疗,为医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等等。就在10月8日的创新驿站启动仪式现场,以来自省城为主的8位名中医,与缙云当地的16位医护人员拜师结对,通过传帮带,提升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
至于为何把缙云作为创新驿站的第一站,王晓鸣说:“首先是因为缙云与轩辕黄帝和《黄帝内经》有关。缙云之名就取自黄帝号‘缙云氏’。”据介绍,缙云全县百岁以上老人50多位,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缙云养生文化底蕴深厚。据《史记》记载,轩辕黄帝曾在缙云仙都养生著书、铸鼎炼丹、乘龙升天。缙云盛行黄帝养生文化,葛玄、葛洪、陆修静、陶弘景、杜光庭等名师曾在仙都辟谷养气、修身传教。当地居民养生意识浓厚,药膳、滋补、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中医养生蔚然成风。“当然,也离不开当地对中医药健康产业的重视、保护、开发”。
次日,作为创新驿站的一个亮点,缙云县国医馆正式“开门”。听说来了省城名医,当地居民蜂拥而至。当天为居民义诊的专家,主要是来自省城三甲医院的中医内科、肿瘤科、妇科、肝病科、骨伤科等。这些专家,有华江、吕立江等骨伤、推拿方面的名家,也有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主任委员、杭州市中医院肾病科主任陈洪宇主任中医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朱肖鸿主任医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院肿瘤科主任舒琦瑾主任中医师等,都是大名鼎鼎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专家都身兼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或博导,都具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提高缙云“徒弟”们的医术、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大有裨益。
当天下午,从碧湖镇赶来的患者吕女士,终于从名医那里知道了自己困扰多年的疾病的病因。她开心地说,我们山区人现在都不用跑到大城市看病,家门口就有名医,实在太方便了。吕女士所说的“方便”,还包括了这次创新驿站推出的“互联网诊间”创新服务。这一次她看病后,一个星期之后复诊,国医馆医生通过互联网诊间平台,把吕女士的最新情况传给杭州的专家。杭州的专家据此开出新药方,吕女士就可以在国医馆配药了。
据王晓鸣说,随着创新驿站在缙云的成功,这一创新模式以后还将推向全省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