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很多中国人是学着鲁迅的文章长大的,通过他的文章,人们感知到的鲁迅,是倔强的、骄傲的,是一副横眉冷对的形象,似乎随时准备着开始一场“口诛笔伐”。其实,根据他的家人和朋友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从来没见他发过脾气,除此之外,他对自己唯一的儿子很是宠溺,是一位有爱、开明的父亲。
鲁迅在49岁时,迎来了人生中唯一的孩子,算得上是老来得子。这位沉浸在幸福中的父亲,跟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带着祝福与期望为孩子起名为周海婴。海即上海,是鲁迅生活了10年的城市,也是儿子出生的城市。海婴,意为上海的孩子。鲁迅想得比较长远,表示孩子长大后,如果不喜欢这个名字,可以改。
鲁迅很疼爱儿子,陪伴、讲故事,从只逛书店,改为时常逛逛玩具店,花心思为儿子买玩具。也遭遇过儿子不肯吃饭消极抵抗的时候,从来没对别人屈服过的鲁迅,此时也只好说几句好听的妥协,自言如果能对父母这样,也算得上是大孝子了。在他给郁达夫的一首诗中,爱子之情溢于言表“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他甚至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我们怎样做父亲》。
鲁迅去世时,周海婴只有7岁。弥留之际,鲁迅留下了几条遗嘱,其中一条就是有关儿子周海婴的: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鲁迅并没有将自己的希望强加在儿子身上,在别人看来,父亲是大文豪,儿子自然也得是个小文豪。但鲁迅认为这种观点很荒唐,在他看来,文学才能是不可遗传的。如果没有文学方面的才能,他希望儿子能首先“寻点小事情过活”。从一个父亲的角度,这确实是一个妥帖、有把握的安排,可见鲁迅对儿子的良苦用心。
事实证明,鲁迅是有远见的。周海婴踏踏实实,坚持了自己的喜好,后来做了一名无线电工程师,工作之外他还兼顾摄影的爱好,成为了一名摄影师。他坚持摄影70多年,留下了2万多张作品,他的镜头下反映的是普通老百姓的人间百态,2008年还荣获摄影艺术特别贡献奖。
周海婴一生朴实低调,身为一个无线电专家,一个原国家广电总局副部级干部,他从没依仗自己的父亲要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