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因为在中国诗词大会的第十期,考到了鲁迅的诗作《自题小像》,就写了上篇文字。
贴出后,发现鲁迅先生,原来从不曾被人忘记,喜欢和拥趸者也是大有人在。于是我也想再写一篇关于先生的诗的文字,以飨读者,也让自己再重温一下先生的家国情怀。
说起来鲁迅先生的诗,我们除了他的《自嘲》和《自题小像》,感觉接下来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了。
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 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这首诗,写于1931年。
当时先生正在花园庄的旅馆避难,突然听到了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李伟森等人遇难的消息,心中无比悲愤,于是就挥笔写下了它。
诗的大意是:
我习惯于在长夜漫漫中度过春光,这究竟是如何的黑暗啊?让明媚的春天也如黑夜般漫长,我还不得不携妻带子颠沛流离。
睡梦中依稀看到我的母亲和那些去世的朋友的母亲的慈祥的泪花,可是我们却无能为力,国家到处乱哄哄的,一会张三做了首领,一会李四做了老大。
我这时候最最不能忍受的是,我的那些可爱的,积极的,有理想有抱负的朋友们怎么就成了新鬼了呢?我无法排解这份愤懑,于是愤怒的去那些残忍的刀光之中去寻觅去写几首小诗,权当去纪念他们一下。
可是诗找到了,也写出来了,但是却没有地方发表啊,这愤懑究竟还是憋屈在我这心间,这时候,只有皎洁的月光,冰冷的照在我这个灰头土脸的黑衣人身上。
这首诗,真的是写的感情真挚,让人无限的痛苦和无助,世界上最悲痛的的事,也是莫过于这样了,听到自己的朋友们被杀害,自己却干着急没有一丝办法,自己说不好在那一会儿,也会成为刀下之鬼。
在1933年,鲁迅先生还不曾忘记,两年前遇害的中国年轻志士们,大概也是怕自己忘记,或者说是想走出那份悲痛,于是又写了我们在课本上都学过的《为了忘却的纪念》。
杂文《为了忘却的纪念》,很细致详尽的写了他曾经与那些遇害的朋友的交往的点滴,非常的细致入微,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有思想有温度的鲁迅。
关于这篇文,知道大家也是耳熟能详的,我就不再介绍了。
《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里面所呈现出来的鲁迅先生的那种,对朋友对青年的关怀的痛惜的深情,非常的让人动容,可谓是情深意切。
那时,他对祖国未来的担忧,也是比任何时候都要多的。
因为那段时期,就如先生的诗句“城头变幻大王旗”所表达的,各路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应该是国内最混乱繁杂的时期。
那段时期,估计也是鲁迅先生最最绝望的时期,究竟是怎么样的绝望?我们从《为了忘却的纪念》的最后一段话中也可以感受出。
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呢?他最后已经绝望的无言了,漫漫长夜般的春天,他不知道还要过多久。
然而鲁迅先生终究不是一个彻底的悲观者,他又马上转变了口气。
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是的,鲁迅先生说的很准,后来的我们,就不止一次的念叨起了那些为革命为祖国前仆后继的仁人志士们,他们的光辉形象已经深入到了每个国人的心中。
鲁迅先生泉下有知,也可含笑九泉了吧?
可如今,我又有了深深的担忧,若鲁迅的文字都从教材里删除了,他的曾经的那份悲愤,他对朋友对祖国的那份深情,又要面临“吟罢低眉无写处”的境地了。
假如真是那样,鲁迅先生谈何去含笑九泉?简直是死不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