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熟悉我黑猫的人都知道,我是搞文化出身的,所以对马一浮先生,对他的了解,大部分来自后人所编撰的《马一浮全集》,也就说马一浮先生在民国时代,是真正的文化人。
但说起他的书法,笔者也做过部分研究。可以说,马一浮是一代大家,也是一名真正的文化书法家。真草隶篆无一不通,用笔凝练高雅,对历代碑帖都有精神的研读。
为什么对其能有如此高的评价,百度百科上有这么一段话:
中国现代思想家,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
后人在评价马一浮书法的时候,总说:马一浮的书法是出于“二王”和碑学之中。
其实笔者认为,这种说法相对比较牵强,还不如说出于董其昌来的干脆。实际上,马一浮的书法取法于董其昌,从形式上,还是从用笔上都没有摆脱董其昌的束缚。
这倒让我想起了明代的大画家陈继儒,他的书法受董其昌的影响格外明显,所以埋没了他的真实水平。至于马一浮,他对董其昌的接受上还是较近现代人来说是出类拔萃的。也许,今人的才气不足以去理解董其昌,唯有马一浮这个文化人方可。其实,马一浮在董其昌上也没有什么突破,论字的文化,他远不及陈继儒、论对董其昌的理解上远不及康熙。所以,马一浮的优势在于他是个文化人,他的字属于秀才字,文化气不是十分充足,但不疲软,相比较沈尹默、舒同、林散之、赵朴初、郭沫若来还是有优点的。所以,马一浮在民国书法的这段历史上还是富有资本的。
马一浮生前曾言,他平生最喜王羲之的《兰亭序》与《圣教序》。故对其用力也最勤,尤其学《圣教序》的成分更多。无论点画、笔法,间架、结构,甚至是行距、章法,深受《圣教序》影响。
当然,马一浮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赞誉,主要得自他博大精深的才学。不过,传统文人属学不属艺,若是单单讲他们书法好,那无疑将他们归入的是犹如漆匠、技师一类以艺以技术为优的“伶人”。
当然,他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和沈尹默一样小家子气浓厚。不过,他的小家子气是秀才气,尽管笔墨功力较为深厚,但在书法的气势上拘于小节,在墨的神采上比较死板,比如他的线条依旧没有摆脱碑学的阴影,平铺纸面,缺乏生机。这一点,在舒同和赵朴初的身上表现的很明显。我为什么说马一浮的书法传承不够呢?道理就在于此。
【注明:本文系中国书画研究机构黑猫工作室原创作品,禁止转发剽窃,若发现,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