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蓬莱是海上仙山,《山海经·海内北经》载:“蓬莱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这是一座介于真实和想象之间的山(岛)。传说蓬莱位于渤海之中,望之如云,明刊本的《山海经》将蓬莱画作悬浮在海面上空的楼阁,由一簇祥云托举着,这是仙人宫室,皆以金玉为之,鸟兽也都是白色的。蓬莱是仙人的居所,他们手中握有不死药,秦始皇后来派徐福出海,目的地即是蓬莱,据说徐福到了日本,以为富士山便是传说中的蓬莱,便定居下来。
作者:盛文强
蓬莱的仙踪远在秦始皇之前,战国时期即有海上仙山的传说,《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齐燕之地濒临渤海,相传蓬莱就在渤海之中,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等几位国君已经先秦始皇一步,在寻仙的路上开始了漫无边际的寻找,最终一无所获。
海洋的阻隔是难以逾越的,海上的风云变幻,也使蓬莱难觅踪迹。与此同时,蓬莱的位置并非固定的,而是随时变动的,《列子·汤问》认为海中有五座仙山:“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蓬莱只是其中的一座,“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闲相去七万里”,这是常人难以逾越的高度,往来于其中的都是仙人,在空中飞来飞去,不可胜数。然而,蓬莱的根基不稳,“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天帝便命海神用巨鳌托举仙山。巨鳌的背上驮着山,也不太安稳,后来有龙伯之国的巨人,把巨鳌钓走了,五座仙山中的岱舆、员峤沉入海中,只剩下三座仙山,也是漂浮不定。
从外部进入蓬莱是困难的,王嘉《拾遗记》认为蓬莱的结构是壶形的,与另外两座仙山方丈、瀛洲相提并论,被称之为三壶:“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壶是相对封闭的世界,壶中另有宇宙。有仙人壶公,《后汉书》中记费长房见一老翁卖药,悬挂一壶,老翁晚上就跳到壶中,费长房见了暗暗惊异,第二天前去拜望,老翁带费长房进入壶中世界,“唯见玉堂严丽,旨酒有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原来这壶虽小,其中却另有一番天地。蓬莱之谓蓬壶,是言其内部别有洞天,有一套自行运转的法则,外人不得知晓。壶形是对混沌的宇宙模仿,壶口成为连接两个宇宙的传输通道,从壶口可以进入异质空间,这是一条秘密通道,仙人一跃而入,凡人须机缘凑巧才能得窥门径。
显然,蓬莱是难以抵达的,它或许只是海市蜃楼中出现的幻景,是与俗世平行的异度空间。也有蓬莱仙人来到俗世,比如著名的安期生,《史记》说安期生“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常有人看到安期生在东海边卖药,好几代人都见到安期生,而安期生的容颜并未老去,时人都认为他是蓬莱的仙人。汉武帝时有方士李少君,自称曾入蓬莱山采药,遇到仙人安期生,安期生吃的枣像瓜一样大,凡人吃了便能长生。或许,只有在异质空间里才会反常的果木,这也愈发渲染了蓬莱的神奇。
八仙过海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人物故事,最早见于元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前来赴宴,八仙过海时各用法宝,不想却惊动了东海龙王,双方展开激战,最后观音出面调停,才得以过海。可见,有些仙人去蓬莱也并不太容易,何况凡人。
在后世的传说中,有许多人声称抵达了蓬莱,做了一番神游之后归来,向世人讲起蓬莱的见闻。卢肇《逸史》载,唐会昌元年有海商遇到大风,“遭风飘荡,不知所止”,到了一处不为人知的海岛,原来这就是蓬莱。海商见一道士,道士说:“兹地有缘方得一到,此蓬莱山也”。道士带海商游览,见院落数十,各有名号,其中一处院落门户紧闭,海商问起,道士答:“此是白乐天院,乐天在中国未来耳。”白乐天即唐代诗人白居易,海商默默记下,后来他的船得以回到浙江,便把这事告诉了浙东观察使李师稷,李又转告了白居易,白居易作《客有说》一诗:“近有人从海上回,海山深处见楼台。中有仙龛虚一室,多传此待乐天采。”
后人对蓬莱的附会,使蓬莱成为一株枝叶繁茂的神话树。今山东半岛有蓬莱这一地名,位于烟台,按唐人杜佑《通典》载:“汉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莱山,因筑城以为名”,从神话中移植到现实世界,可看作是对神话世界的一次镜像模仿。
(原标题:蓬莱仙岛的异质空间)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