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排律是格律诗。
形象一点说,排律是拉长版的律诗。
古诗以平仄格律进行区分,合平仄格律的是近体诗,不合的是古体诗,即古风。而近体诗具体只有三种格式:绝句、律诗和排律。
因为平时我们从教科书上读到的以绝句、律诗和古风为主,所以很多朋友对排律这个诗体不是很熟悉。
其实这也不是大家阅读量的问题,而是排律这种格式确实比较折腾人。在古时候,主要用来科考,只有一些才华非常出众的人,像杜甫,才有事没事写个排律抒发感情。举个例子: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
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
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
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
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
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
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就纯粹属于炫技。因为难写,所以好作品不多。越往后排律的创作就越萧条,大部分诗人在写到格律出问题时,就会变成古体诗。
为什么难度这么大呢?我们对应诗圣这首排律具体来看它格式的要求。
平仄
首先,排律是近体诗,那么和绝句、律诗一样是要遵守平仄关系的,要遵守“对”、“黏”的句子关系,绝句四句,都经常有人晕头转向的出律,何况排律那么长的篇幅?要在篇幅超长的情况下保持平仄对应关系,这是第一点难处。
我们看杜甫的这首排律。起句“鼎湖瞻望远”,平仄为“中平平仄仄”,按正格“平平平仄仄”推出下一句“仄仄仄平平”,“象阙宪章新”;再根据二三句相粘推出下一句“仄仄平平仄”,“四海犹多难”;然后相对,推出第四句:“平平仄仄平”,“中原忆旧臣”。排律是完全符合这一套平仄推导格式的,而且是从头推到尾,丝毫不乱,大家可以自行映证。一旦出律,就不是排律。
押韵
第二点,押韵。因为是近体诗,所以只能押平声韵,并且一韵到底。那么就必须对韵部中的字非常熟悉了,而且严格用韵,不能平仄同押,不能邻韵通押,不能中途转韵。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的很长的诗,只要发生了韵脚的变化,那就是古体诗,不是排律。这是第二点难处。
同样我们看《奉送严公入朝十韵》的韵脚,偶数句的尾字全部押韵平水韵“十一真”部,平声收尾,没有出韵。
对仗
第三点,对仗。这一点要求对普通诗歌爱好者来说,接近变态了。绝句不要求对仗,律诗要求颌联、颈联对仗,甚至放宽到只需要颈联对仗,而排律除了首联和尾联,中间不论多长,都必须对仗!这就是排律佳作极少、创作萧条的原因。
具体到杜甫的这首排律,除了首联“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尾联“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两联之外,中间的所有联都是上下对仗的。
总结
我们可以把排律看作是律诗的拉长版,没有篇幅的限制,但是其他规矩一样不能少。而绝句呢,也可以看作是律诗的压缩版,去掉律诗中间二联对仗,一般就是一首能完整表达诗意的绝句。
但是绝句的产生比律诗要早,并非从律诗缩减而来。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绝句太短,不够意思,所以中间加上对仗的二联成为律诗。然后觉得还是没有尽兴,又不想写古体诗,那就把中间二联无限制地按照平仄规律添加联数,写成的就是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