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文 | 烟雨客
认识南宋诗人曾几,是通过这首《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不久前,恰好去过一趟衢州。所到之处,群山连绵,林木葱茏,溪流淙淙,鸟飞鱼跃,让人流连忘返。
未见过梅子黄时的这番晴朗景象,江南的梅雨季节倒是经历过不少时日,连绵无尽的雨,淅淅沥沥,似乎是离人的泪水,诉不完别后的愁绪。曾几在这首诗中,写出了山行道中的情形,小溪、山路、阳光、绿荫、黄鹂……多像一幅静默的山水画卷,浓缩了最为美妙的时光,置身其中,惟愿日出不坠,此刻永恒。
当然,也有人说这首诗不是曾几写的。但你要结合曾几的经历,再仔细看看他的作品,就能知道这首诗的确是出自曾几的手笔。
曾几,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他的祖先是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后来徙居河南洛阳。他官场生涯较长,曾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的学识非常渊博,也勤于政事。
陆游是他的得意门生,在替他作《墓志铭》时称“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这份评价虽然有溢美之词,却也基本不差。后人将曾几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
有人说,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游历浙江衢州三衢山不过是小事一桩,他游山川,寺庙,就连自家周围的竹林也不放过,看到新长出的竹笋也要写诗,抒发内心的喜悦。
新种竹有笋
此君非俗物,今岁有佳儿。
径密无人见,僧来报客知。
西家应满地,上番欲横枝。
添得清声未,君听风雨时。
竹子不是俗物,这不又添了新丁?诗人的孩子气展露无遗。因为小路上竹子太密,没有人看到,一个僧人悄悄来告诉我。这两个人,都是很有生活情趣的人,能够就这个事说上半天,童心童趣可谓盎然。
看到这些竹笋,诗人想到的不是用来炒肉,而是竹子高雅的情操,而每当风雨过时,竹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清越,脱离尘俗,让人有出尘之想。
有人这样评价曾几的诗歌特点:他的诗喜欢全用景语,浑然天成,并不刻意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或愉悦或伤感的心情。
对自然的热爱与好奇,如纷纷扬扬的雪花,融化在风雅的诗情中了。
雪作
卧闻微霰却无声,起看阶前又不能。
一夜纸窗明似月,多年布被冷于冰。
履穿过我柴门客,笠重归来竹院僧。
三白自佳晴亦好,诸山粉黛见层层。
寂静无人的冬夜,一个人,没有炉火,躺在冰冷的被褥中,听到窗外沙沙的落雪声,心中五味杂陈。窗纸泛着白色的冷光,似乎这雪已经落满了天地之间,让人遐思无限。
常常想起这样的情景,寒冬时节,风声沿着窗户钻进屋内,阵阵寒意侵袭着一切,而雪花正翩翩飘落,遮盖住苍茫天地。每当此时,都能忘却严寒,希望走到这天地之中,感受风,感受雪,感受彻骨的冷冽。那种感觉,似乎能超越一切空洞与琐碎在,找出生活的真正内涵。
曾几写的这两首关于雪的诗,也是不可多得佳作。
雪后月窗戏题
青女翻空一笑开,天花散尽更徘徊。
嫦娥相与有瓜葛,也向读书窗下来。
雪后梅花盛开折置灯下
满城桃李望东君,破腊江梅未上春。
窗几数枝逾静好,园林一雪倍清新。
已无妙语形容汝,不用幽香触拨人。
迨此暇时当举酒,明朝风雨恐伤神。
生活情趣十足,意兴盎然,这样的诗看似都是戏题,恰恰是最为真实质朴的,也最为打动人。嫦娥会随着碎玉琼花,飞临尘世吗?我更希望在落雪的夜里,能够与知己泛舟湖上,或者某一处静谧的水面,看着雪花袅袅飘落,又融化在荡漾的微波里,心中泛起的忧愁或者感伤,也就随之荡向远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