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本文乃声希月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描绘得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心情。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是西湖的标志。水面初平,湖水刚好与湖堤持平,春天潮水初生,白云低垂,重重叠叠,同碧波荡漾的湖水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这句诗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表现出西湖的静态之美。
颔联从莺歌燕舞的动态表现中,把大自然苏醒过来的春意加以生动地描绘。莺是春的歌手,争着去向阳的暖树上一展歌喉;燕是春的使者,春天从遥远的南国飞来,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点明时节是乍暖还寒的初春,这与“早”、“新”在意义上相互补充,连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莺”是“早莺”、“燕”是“新燕”,所以就更增加了人们的乍见之喜,增加了一些新鲜、亲切的感觉。这些都是诗人所见,用典型的形象,细致入微的描绘,给读者带来生机勃勃的感觉。
颈联写花草,也是一般的春景。马在“没马蹄”的嫩绿的浅草中走得很轻快,游春的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安逸,平坦修长的白沙堤上,游人来往最为频繁,西湖很快成为浓妆艳抹的西施了。唐朝时有骑马游春的习俗,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绿茵茵的嫩草,姹紫嫣红的花儿使人目不暇接,产生一种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诗的前四句先点环境后写春景,后四句先写春景后点环境,前四句从点到面,后四句从面到点,使整首诗形成对称结构,给人一种几何形态的美;“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把全诗的所有景色连成一线,构成有机的整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整首诗通篇写景,喜悦之情寓于景中,自然之美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在柔和的春意中被抒发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