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孔子此篇讲的是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0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所谓“食无求饱”,是指在饮食之上不要求饱,就是不要过分追求于口腹之欲,而要学会节制;“居无求安”,是在居住的环境上不奢求安稳舒适,就是要正确看待自己目前面临的生活环境,要学会随遇而安。
孔子此言,是为了告诫立场求学之人,要在注重精神追求之上,树立远大的目标。要做到箪食瓢饮,乐于清贫,乐于学习。如果一心把注意力都放在外界的物质生活之上,总想着美食、豪居,必将分散自己绝大多数的注意力,而无暇顾及学习。
02.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于事”,是指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拖拖拉拉,推三阻四,而是要勤劳敏捷;
“慎于言”,是指谨慎地对待说话的内容,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态度,不可胡言乱语、出言无状。
孔子的意思是为了告诫学生,遇到对的事情的时候,不能够凭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做还是不做,而是要积极认真地去做、去落实;但是在说话的时候,却是要再三思考,既要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又要考虑到倾听者的感受。
03.就有道而正焉
“就”,在此处作动词理解,即靠近、看齐的意思;“有道”,指的是有道德、有品行的人,也就是孔子常说的君子;“正”,匡正、端正的意思,在此句之中是针对自身的言行举止来说的。
这一句是孔子告诫弟子,要多和那些品德高尚的君子来往,要学习他们的言行举止,以他们的行事方法和思想认识为标准,以此来对照自己的言行,纠偏扶正,匡正自身的行为。做到了以上所有的内容,才能够算得上是“好学”了。
孔子这一篇言论的背景是他在鲁国政坛受到他人排挤之后,不愿意委曲求全,而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一来增长见识,二来传播自己的思想。此篇之中的内容,是其在经历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以后,在蔡国闲居之时,所说出来的话。当时,孔子与他的弟子生活十分拮据,经常只能以清粥就着野菜果腹,“粥无丝毫油味、菜无半点荤腥”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但正是在面对如此困境的情况下,孔子却依旧没有被物质上的匮乏和生活上的贫乏所击倒。他在安贫乐道的同时,始终坚守心中的志向,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便是孔子当时最真实的写照。
从孔子的事迹以及他在此篇言论之中可以看出,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提升自己的眼界学识之上,而不应该过度看重外界的物质生活,更不能为了贪图物质生活、追求安逸享乐,而丧失了奋斗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