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时候,看一首古代诗人写的诗歌,觉得有不押韵的时候? 如果有,就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文字。
押韵,是诗句最后一个字(也叫韵脚),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让音调产生优美铿锵的和谐之美韵律之美。押韵也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最大的特征。
古人对诗歌的押韵非常讲究。有专门指导押韵的许多书籍,其中最有名的是《新刊韵略》即108部平水韵。
诗词中的押韵,其实说的就是韵母。一个汉字一般由声母韵母构成。如果韵母相同,它们就是同韵字。如: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 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一水护田将绿遶,两山排闼送青来(l ái )。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韵母都是ai。律诗的第三句不押韵。
有时汉语拼音a 、e 、o 的前面带有i ,u 、ü,如ia,ua,uai ,iao ,ian ,uan ,üan,iang,uang,ie,üe ,iong,ueng等,这种i ,u ,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
还有,读古人诗的时候,有时觉得它们的韵脚并不押韵,那是时代不同语言的发展让语音起了一些变化,如果拿现代语音去读它们,自然看着就不押韵了。如: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ī)。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
按古代这首诗里的"期"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 ī和ér 就不算押韵了。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发n 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押韵了。
古体诗押韵较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但亦有例外,如柳宗元的《江雪》。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首句随意,可押可不押。如: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一般来说近体诗都是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但也有因诗人乡音难改,在一首诗里使用方音作诗用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其中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与“冬”通押。
古体诗的押韵,也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混在一起用,叫通韵。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是窄韵,也不应参杂其它韵部的字,否则叫出韵。但如果首句押韵了,就可以借用邻韵通融一下,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另外,押韵时最忌重韵,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用。也忌同义字相押,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也忌出韵,古人写诗常依官韵,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就叫出韵。这主要是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也忌凑韵,就是挂韵脚,押的韵,与全句意义不相关联,勉强凑合。也忌倒韵,想就韵,故意将二字颠倒。也忌哑韵,作诗当选声音响亮的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