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题记:嘉定二年(1209年)秋,85岁的陆游在雨夜孤舟中无意翻出了大宋全盛时期的地图,不禁潸然泪下,他提笔写下了《书叹》:“雨夜孤舟宿镜湖,秋声萧瑟满菰蒲。书生有泪无挥处,寻见祥符九域图。” 这年的冬天,长期忧愤成疾的陆游,与世长辞。
陆游笔下关于水生植物香蒲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湾沱。彼泽之陂,有蒲与商。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彼泽之陂,有蒲菡蓄。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这首《泽陂》是采自周朝陈国的情歌,诗中的女子看到池塘的堤岸边生长着蓬勃高大的香蒲和荷花,便想起了自己思恋的美男子。在她的眼中,男子身材高大强壮,神态庄重威仪,无不深深地吸引着她。然而,女子还没有得到男子的允诺和回应,她为此流泪伤心,辗转反侧,坐卧不安。陈国始封于西周初年,都城建于今淮阳县城东的新蔡河西岸。在原有的东夷文化基础上,它又吸收了中原文化,故而简礼仪而重巫祀。陈人善歌舞,民风自由而开放。那些在歌舞之风中滋生的开放恋情,在《诗经》仅存的十首陈风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结?陆游的诗作意象往往包含着难以诉说的家国情怀。
北宋宣和七年(1252年)的秋天,在碧空万里的初秋时节,时任淮南路计度转运副使的陆宰奉诏入朝。他携家眷沿水路赴东京(今河南开封),在淮河的船上,陆宰喜得第三子,为他取名陆游,颇有漂游之意。
这年冬天,金兵的铁骑踏着严寒汹涌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一举攻陷了都城东京,不仅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和大量赵氏皇族,还掠走了无数金银珠宝,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宣告灭亡。此时的陆游不过两岁,纵使出身名门望族、诗书世家,却也注定无法享受平静的诗书生活。似乎,陆游的命运与国恨家仇紧紧连接起来。
两年后,金兵再次渡江南侵,宋高宗慌忙远逃。刚逃回老家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的陆宰,不得已再次携带家眷改奔东阳。再度过上了“儿时万死避胡兵”的艰险流离生活,成了陆游童年无法磨灭的记忆。 直至到陆游9岁,江南局势才得以稳定,陆宰才举家回到山清水秀的山阴。山阴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泽国,家家备有小船。处暑过后秋风初劲,风中的蒲草修长挺拔,让陆游分外喜爱。他不止一次地在诗中提及蒲草: “溪头绿水蘸菰蒲” “夹港蒲声知小雨” “菰蒲风起暮萧萧”。宁静闲适的水乡生活给他的人生增加了些许温情。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时年28岁的陆游进京临安(今杭州)参加锁厅考试,主考官阅卷后取为第一名,然而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令秦桧十分恼火。次年陆游参加礼部复试,成绩仍旧优于秦埙。秦桧对此十分嫉恨,并指使主考官将陆游除名。直到一年后秦桧死去。陆游才被朝廷起用,得以初入仕途。到了隆兴二年(1164年)春,陆游在镇江任上结识抗金名将张浚,献策出师北伐。
好景不长,仅一年时间,因人进言陆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朝廷即罢免了陆游的官职。如同朝廷对金的态度动摇不定,陆游的仕途也数度沉浮。但是无论如何,陆游主战的态度和收复中原的志向却从未动摇。 继南宋朝廷召回北伐军队撤销幕府,否决了陆游《平戎策》后,陆游一生中唯一一次参加北伐也被迫中止。直到50岁时再次被朝廷起用,调到成都为官。此时范成大统帅蜀州,陆游为参议官,二人以文会友,成为莫逆之交。然而南宋主和势力诋毁陆游“燕饮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不得已将陆游免职,陆游就在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躬耕于蜀州。
转眼又过了28年,宋宁宗即位后,大臣韩侂胄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陆游闻讯,欣喜若狂,毅然出山。然而朝廷为了求和,竟诛杀了韩侂胄,并将他的头颅献给金朝。南宋的最后一次北伐宣告彻底失败,陆游无比愤恨失望。嘉定二年(1209年)秋,85岁的陆游在雨夜孤舟中无意翻出了大宋全盛时期的地图,不禁潸然泪下,他提笔写下了《书叹》:“雨夜孤舟宿镜湖,秋声萧瑟满菰蒲。书生有泪无挥处,寻见祥符九域图。” 这年的冬天,长期忧愤成疾的陆游,与世长辞。
陆游的一生,尽管饱受战乱动荡、颠沛流离、宦海沉浮之苦,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始终与国家的安危休戚相关。国家的不幸,也成就了陆游这位不朽的爱国诗人。然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就如香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名东方香蒲。其蒲叶柔韧修长,是极好的草编原料。古代诸侯祭祀时使用的坐席,便是以香蒲叶铺垫为底、上覆菀草编织而成的。西汉辞赋家王褒《九怀·尊嘉》中写有:“抽蒲兮陈坐,援芙蕖兮为盖。”赋中船上的坐席就是蒲席。
僧人坐禅及跪拜时所用之物蒲团,也是用香蒲叶编织而成。甚至连汉武帝泰山封禅,所乘之车都要以芳香的蒲草包裹车轮,美其名曰蒲轮不伤山中土石草木。按照《史记正义》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古人认为,在泰山祭天告地,表示皇帝是上天赐予。于是泰山封禅就成了历代帝王神乎其神、无比隆重的盛典。然而过去的驰道无法与如今平整的高速公路相比,且古代的车轮全为实木制成。当马车行进在砂石路面时,自然会颠簸不已。而在车轮上缠扎厚实的蒲草,转动时震动较小。因此,蒲轮就起到了减震的作用。可减轻帝王一路的颠簸之苦。此外,帝王在迎接贤士时,也常用蒲轮接迎以示礼敬。然而西汉辞赋家枚乘却因汉武帝的“求贤若渴”,最终落得病死途中的结局。原来汉武帝还是太子时就久闻枚乘大名,待他即位,就迫不及待以“安车蒲轮”之礼征其为官。
姿态绰约的香蒲,却还有听似严峻的蒲鞭一说。东汉华阴人刘宽,涵养深厚,为人有德。汉桓帝时,征召他为尚书令,升南阳太守,典历三郡。刘宽理政,温仁多恕,即使属下官吏犯了过失,他只取香蒲叶制作的蒲鞭示罚,告诫而已。因此人们便以“蒲鞭示辱”来比喻以德从政的官员。李白便有“蒲鞭挂檐枝,示耻无扑扶”之句,苏轼也曾赋诗曰: “顾我迂愚分竹使,与君谈笑用蒲鞭。”皆以蒲鞭之典入诗。可见刘宽仁慈待人的做法,得到了当时百姓的拥戴和后人的景仰。
蒲芽翠碧,花粉鲜黄
香蒲叶片柔韧且修长,临水而居的先民除了就地取材,用作日常编织物之外,还发现香蒲的嫩芽鲜美可以做蔬菜。于是,“蒲”就成了先秦时期为数不多的食用蔬菜之一。《诗经·大雅·韩奕》中的“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就记述了周宣王时期年轻的韩侯入朝受封,得周宣王厚赐,取香蒲与竹笋之嫩芽为菜蔬款待韩侯的情形。
香蒲的嫩芽民间俗称“蒲菜”,又名蒲笋、蒲芽、蒲白、蒲根菜等。蒲菜入宴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周代,在《周礼》一书中被称之为“蒲菹”。枚乘在《七发》中称其为“天下之至美”的美食,当以“刍牛之腴,菜以笋蒲”为首。北宋文学家谢逸赞其色泽“蒲芽出水参差碧”。明代淮安人顾达也曾于陕西为官病中,作诗思忆家乡:“一箸脆思蒲菜嫩,满盘鲜忆鲤鱼香。”
除香蒲之外,同属的植物在中国尚有十种,它们多数都广泛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其中宽叶香蒲和水烛也是蒲菜的采摘来源。蒲菜的食用部分,取自由叶鞘相互抱合心叶而成的假茎和缩至地下的短缩茎,故而色泽翠碧,脆嫩如笋。至今在山东济南、江苏淮安、江苏扬州、河南淮阳、云南元谋等地,仍有食用蒲菜的传统。济南的“蒲菜炒肉” "奶汤蒲菜”、扬州
的“蒲菜炒鸡蛋”、淮安的“开洋蒲菜” “蒲菜饺子”“鸡粥蒲菜”,皆是地方特色名菜。
关于蒲菜还有一段传奇的逸史,生于淮安的吴承恩喜食蒲菜,他还将蒲菜写入《西游记》中。《西游记》第八十六回,孙悟空在隐雾山打死艾叶花皮豹子精,救出唐僧以后,难友樵子拜接师徒,奉献几品野菜酬谢。这时,吴承恩用了一段韵文,生动描述了淮安一带的各种野菜,又写道:“油炒乌英花,菱科甚可夸; 蒲根菜并茭儿菜,四般近水实清华。”可见蒲菜在淮安民间食用广泛且悠久。 尽管蒲芽形色翠碧可人,然而由于生长于水中,反不如它那巨大的棒状花序令人过目难忘。炎炎夏日里香蒲生长格外茂盛,部分叶丛的中心会抽生出棒状花序。香蒲的花分为两部分,雄花序在上,雌花序在下,雌雄花序紧密相连,表面呈绿褐色,人们常称其蒲棒。一般生长香蒲的地方,往往会有蚊虫滋生,但据说蒲棒有驱蚊的功效,故而民间将割下的蒲棒晒干,在夜晚点燃当蚊香使用。由于香蒲的花粉可以入药,在民间便有在夏季收集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序,晒干展轧,筛取花粉的传统。中医称其为蒲黄,认为有活血消瘀,散结止痛的功效。
“青罗裙带展新蒲” "短短蒲茸齐似剪”,自古以来,绿意盎然的香蒲在诗人眼中就是一道清新的风景。香蒲以其碧绿清新、穗圆可爱的外形,给夏日的水塘曾添了无限生机。那些未采摘的果序,则会在晚秋或初冬,成熟开裂,种子随风四散开来。而如今随着城乡扩张,河渠湖泊被填平,香蒲的生存空间日益减少。旦在花店通常还可遇见已捆扎成束的香蒲叶,不禁让人遥想,在悠然恬静的河畔水乡,那风蒲初劲又是怎一番风景了。
香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名东方香蒲。其蒲叶柔韧修长,是极好的草编原料。古代诸侯祭祀时使用的坐席,便是以香蒲叶铺垫为底、上覆菀草编织而成的。西汉辞赋家王褒《九怀·尊嘉》中写有:“抽蒲兮陈坐,援芙蕖兮为盖。”赋中船上的坐席就是蒲席。僧人坐禅及跪拜时所用之物蒲团,也是用香蒲叶编织而成。甚至连汉武帝泰山封禅,所乘之车都要以芳香的蒲草包裹车轮,美其名曰蒲轮不伤山中土石草木。按照《史记正义》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古人认为,在泰山祭天告地,表示皇帝是上天赐予。于是泰山封禅就成了历代帝王神乎其神、无比隆重的盛典。然而过去的驰道无法与如今平整的高速公路相比,且古代的车轮全为实木制成。当马车行进在砂石路面时,自然会颠簸不已。而在车轮上缠扎厚实的蒲草,转动时震动较小。因此,蒲轮就起到了减震的作用。可减轻帝王一路的颠簸之苦。此外,帝王在迎接贤士时,也常用蒲轮接迎以示礼敬。然而西汉辞赋家枚乘却因汉武帝的“求贤若渴”,最终落得病死途中的结局。原来汉武帝还是太子时就久闻枚乘大名,待他即位,就迫不及待以“安车蒲轮”之礼征其为官。但此时枚乘已年老体衰,千里迢迢驱驰颠簸,已非其病弱之躯所能承受。最终未答君恩身先死,读来令人不胜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