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因为后天的习染不同,便有很大的差别。说明环境、生活习惯会对人的思想性格产生一定的影响,所谓“习与性成”。
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
食物不嫌做得精致,鱼和肉不嫌切得细薄。这是孔子对饮食的要求。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讲究美食的国度,这也许与孔子如此讲究美食的饮食观脱不了干系。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延孔子告诉我们:君子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帮助朋友,要分清是什么事,如果是做正常的事情,应该助人为乐;如果是做坏事,那可要千万“不成人之恶”啊!
4、惟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党》
惟,只有。无量,不限量。及,到。乱,神志不清。按照饮食礼仪,喝酒多少虽然没有规定,但是不能喝到神志不清。这是孔子谈饮酒礼仪的话,在今天仍然适用。因为一个人一旦喝到神志不清时,那就要失态了,甚至会做出失范之事,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因此,饮酒有所节制,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的。
5、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已经做过的事情不再去解释它,已经完成的事情不再去纠正它,已经过去的事情不再去责备、追究它。说明人们对既成事实不必强行更改,对过去的错误不要抓住不放。
6、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不交谈。该睡的时候,做到按时上床、安静入睡,以使机体经过充分的调整再发挥其潜在的效力。
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不要贪图快,不要只顾眼前的小利。只想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的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8、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做事情要经过再三考虑后才行动,也就是告诫人们考虑问题要周到,做事情要谨慎。
9、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饩。——《论语·乡党》
不到吃饭时间,不吃;鱼和肉切割不当,不吃;没上调料,不吃;席上肉再多,也不能吃得超过主食。这是孔子所提出的饮食礼仪。
10、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恨,这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人不知而不愠”是说我们的才华、能力若不被了解,不被赏识,我们不必郁闷,也不必生气上火,而应心平气和,一如既往。这样的表现是合乎君子的修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