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以至孝闻名,《孝经》便是他所写的。他并不是孔子最聪明的学生,但在颜回早逝之后,他较为完整的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且编撰了儒家的经典《大学》。这句在论语中依旧是《学而》篇,讲的是为学修养自身的方法。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曾子说:他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与人做事是不是忠心,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复习。从字面意思看来,这三个方面好像很容易做到,但细细想来,便会发现其实并不容易。就“忠”来说,在大部分人眼里,仿佛带有一种愚的成分在里面。有人说:“儒家教人以忠就是一种洗脑,以便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其实作为中国古代道德规范之一,它原本的意思是指在对事与对人的态度上有没有做到尽心尽力,因此与人做事忠心便是尽心尽力的去做事待人。但我们若静心细想,面对朋友的缺点,我们能否坦诚的指出,面对一件事,又能否尽心去做而不带私心?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与忠不同,“信”则是我们与人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因为即使是一个骗子,他也无法时刻去欺骗别人,他的行骗行为必然只是在行骗的当时,而在其它时间他也只能“守信”。我们总是习惯将“信”与“诚”放在一起。“诚信”二字,“诚”为不欺骗自己,“信”是不欺骗别人。在谎言之前,我们总是习惯于先去欺骗自己真实的想法。因此,当我们拿一件事来反问自己,对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是否有拿种种理由来搪塞时,得到的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正如我们总是嘴上喊着健身与学习的口号但最终却总能为懒惰找到“合适”的理由。而在与朋友间的交往中,我们是否可以完全做到有“信”呢?答案恐怕也是否定的。我们不会完全“无信”但总会存在“无信”,如有时答应对方的事很多但最终能做到的事很少。如上所言,合适的理由总是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出现。
传不习乎
我们每一个都习惯成为思想上的巨人却难以为之付诸行动,因此当我们反问自己对于自己所感悟到的人生经验与道理,是有真正实践还是仅限于是空想?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从这三个方面来反问求证这是曾子的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却并不简单,只有在做人做事中体会才能领会到困难所在,因此我们是否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反思自己从而振奋自己呢?
我一直认为,每一个人都不应当欺骗自己。若能以诚待己,便不会在最后追悔莫及,只有尽心待事,才能面临困难也不会选择退缩。若能以信待人,哪怕身处困境也能有挚友相助。而能拥有智慧,即使前路晦涩难明心中也有一抹阳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本文由原作者柒玖授权首发于【素月临竹】公众号,由【清玄】校对整理【柒玖】排版并发布。本文版权归【素月临竹】团队及原创作者所有,商业授权请联系微信公众号【素月临竹】,非商业授权请署名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