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又到一年高考季,不妨回望一下民国名人高考的故事。
罗家伦考北大,数学零分
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了“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开辟一个新时代,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这一年初夏,一位考生参加北大的入学考试。胡适阅卷时,看到他的作文,拍案叫绝。他在校委会上说:“我看了一篇作文,给了满分,希望学校能录取这位有才华的考生。”
校委们查看这位考生的成绩单,数学成绩是零分。是否录取,有赞成的,有反对的。争论得不可开交。校长蔡元培力排众议,破格录取。
不得不说,胡适、蔡元培慧眼识珠。
这位考生叫罗家伦。他读复旦公学中学部时,因国学功底很深,同学们戏称他“孔夫子”。罗家伦考入北大,很快,脱颖而出。他和傅斯年、杨振声、俞平伯等人办《新潮》杂志,校长蔡元培特批经费3000大洋。《新青年》和《新潮》两本杂志,开启北大的新文化运动,席卷神州。五四运动中,罗家伦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明确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特别是最后那几句:“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隔着一百年的时光,我们读到,仍然心潮澎湃。他还是五四运动的命名者。
罗家伦留学回国后,参加了北伐。1928年出任清华大学校长。他会遇到哪一位天才的考生呢?
钱钟书考清华,数学只有15分
1929年,19岁的钱钟书考入清华外文系。这是钱钟书的高考。通过这次考试,钱钟书名震清华园。他的外语和国文成绩都是第一名,然而,数学只考了15分。他的总分在清华大学正式录取的174名男生中,位列第57名。按照清华的规定,每一门成绩优秀才能进清华。校长罗家伦看了钱钟书的考卷,决定破格录取。钱钟书考入清华后,四年时间,创下一个骇人的纪录——“横扫清华图书馆”,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他后来成为中国的“文化昆仑”。
真的相信,历史有因果联系。北大校长蔡元培破格录取罗家伦,清华校长破格录取钱钟书。如果罗家伦因为数学零分,被北大拒之门外,也就没有了历史的因果联系。这些激动人心的破格录取,成就了民国大学教育的佳话。
臧克家高考作文写诗,数学零分
1930年夏天,国立青岛大学招生,国文考试题目二选一:1.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2.生活杂感。臧克家却把两题都做了,第二题全文是: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无边的苦海……写完,连标点算在内,不过30个字。考官是闻一多,他批阅“生活杂感”,考生得个60来分就很不容易了,很多考生只得到十几分,但看到臧克家的“杂感”,眼前一亮,大笔一挥,给了98分。
在青岛,臧克家遇到了恩师、诗人闻一多,这是他一生的幸运。正是在闻一多的影响下,臧克家的诗歌创作启航。
臧克家后来回忆,自己的数学得了鸭蛋,还很纳闷为何被录取了。当然是闻一多力主破格录取。民国的大学教育是成功的,在于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在于教授自由流动,没有门户;还在于不拘一格,录取人才。
张充和数学零分,胡适想了个通融的办法
1933年,合肥张家四姐妹之小妹张充和报考北京大学。考试当天,家人为她备好圆规、三角尺等作图工具,她说“没用”,因为她知道,数学一窍不通,连题目也看不懂。正因为数学这块短板,张充和担心名落孙山,不敢用张充和本名报考,准考证上写的是张充和的化名“张旋”。
这一年的北大招生考试,靠四门,英文(占比40%),国文(占比30%),史地(占比20%),数学(占比10%)。北大规定,其中若有一科得了零分,其他各门无论考得多好,也不予录取。
考国文,张充和凭借《我的中学生活》一文,得了满分。这份试卷的书法,令考官过目难忘。张充和写一手清秀、雅致的小楷,她幼年打下深厚的书法功底。英文和史地的分数也都及格,数学零分。按照北大的规定,张充和必定名落孙山。
然而,张充和遇到了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胡适惜才爱才,对张充和的才华早有所知。面对这个难题,“想出一种变通办法,即把她以试读生的名义进学校学习,到读完一年之后,若是张的各科考试成绩都较好,就转为正式生了”。当届文学院招收了103名新生,3名试读生包含在内,“张旋”就是试读生之一。
关于高考,张充和后来回忆说:“我考大学时,算术考零分,国文考满分,糊里糊涂就进去了。算术零分,但国文系坚持要我。最好玩的是胡适那时候是系主任,他说:‘张旋,你的算术不大好,要好好补!’都考进来了,还怎么补呀?那时候学文科的进了大学就再不用学数学,胡适那是向我打官腔呢!”
即使打官腔的胡适,也那么可爱!
机智的网友有何高见,评论,该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