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豫东红脸王 刘忠河
刘忠河,河南商丘人,国家一级演员,被称作豫东红脸王、豫剧"马连良"。他唱腔古朴、豪放、大方、独特,自成一派。他弟子众多,戏迷遍布全国,为弘扬戏曲艺术常年最基层乡村演出。如今虽已年过七旬,他还活跃在田间地头的舞台上,用高亢嘹亮的“大本嗓”演绎着一位豫剧红脸王的戏剧人生。
创新传承豫东红脸艺术
提到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刘忠河堪称典范,他从一代豫剧红脸宗师唐玉成先生身上吸收了唱腔的特色,然后又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进行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76岁的刘忠河说:艺术上要达到精益求精,不能一劳永逸,艺术是一种传承,但只传承不发展也不行,贵在的是发展。
“当时我还在省戏校学习,和唐玉成老师只见过几次面,还没有正式的和唐老师学习,只是学唱几句。搞音乐的老师就用唐老师好的唱腔、好的韵味写在里面,加上我自身的条件,继承了一点,发挥了一点。我认为我这个人就是贵在学习,不管是谁的东西,我都可以学习,好的唱腔、好的韵味、好的吐字......汲取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刘忠河说。
《十五贯》一炮走红
1977年,刘忠河所在的商丘市豫剧团排演《逼上梁山》未达到预期目的,团领导研究决定,再排一部《十五贯》,作为新时期的汇报演出节目。“许多戏迷朋友都认为古装戏就应该是传统的唱腔,也有不少观众反应:十几年没有听过传统戏了,现在开放了古装戏,但还是新唱腔,老戏新唱的方式难以接受。“刘忠河说。
按照角色分工,主角况钟由刘忠河饰演。那时的刘忠河年轻气盛,总想创新,但又跳不出传统的禁锢。有一次,刘忠河获得了一个给唐玉成跑龙套的机会,改变了他的戏剧人生。在与唐玉成十几天的朝夕相处中,潜移默化间偷走了唐派的风格,在加上自己的嗓音特点苦心钻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到《十五贯》上演之日,他大胆地运用自己的风格登台演出,上场一句“杀人者理应当来偿命”话音刚落,台下就是一片掌声,排山倒海。
《打金枝》誉满神州
《打金枝》是继《十五贯》之后又一部传统大戏,1978年入夏,剧团开始排演《打金枝》,戏中刘忠河扮演唐王。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一台重头戏,他必须在刻画人物上有新突破,在唱腔设计和表演程式上有新视觉新感觉。接下来,刘忠河夜以继日苦心研究,对“唐王”的字字句句都细致推敲斟酌,力求每一个动作、表情和眼神都符合剧情人物,这部戏倾注了刘忠河的大量心血和精力。
”虽然是一部皇家戏,但却是在解决一些家庭的琐事,对我们广大的人民也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唱腔也是朗朗上口,我塑造的这个唐王,他是一国之主,但在家庭里也是非常的有人情味,他对女儿的爱,对女婿的爱,他的通情达理,塑造了一个很有人情味的皇帝的形象!“刘忠河说。
《打金枝》搬上了舞台后,一声“有为王我金殿上观看仔细”一开腔,台下就连声喝彩,掌声雷动。从此,《打金枝》一举走红。没多久就在全国各地上演并传播开来,刘忠河的名字也随之走向大江南北,誉满神州大地。
问题来啦!
他的“催眠药”到底是啥?
“到我这个年龄呢,有时候睡觉就不太好,当演员演戏时,必须心无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剧情中去,演过戏后都会高度的兴奋,晚上会不容易入睡,我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呢,就会吃很多的“安眠片”!
刘忠河说的这个“安眠片”可不是真正的安眠片,而是“戏词儿”,当睡不着的时候,他就会默背戏词儿,有时候天亮醒了,都忘了是背到那里睡着了。
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每天背戏词的习惯,刘忠河先生一直保持着。”像《朱元璋斩婿》我好久不演,我都会从头背到尾!“这位豫剧红脸王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