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短短几行字,
就像一幅色彩浓烈的油画,
描摹出他乡之客无以言说的凄冷。
暮秋时凋零的景象,
足以让人满目怅惘,
更何况是在关山之外,
独自徘徊在异乡的客道上。
苍凉落日,
枯树黄叶,
自古就是漂泊之人的标志,
他们的身影和那远山斜阳相容,
化作凄美的晚幕。
老叫兽:有的路只能一个人走。
小石君:走向诗和远方。
写下这样文字的,
也是一位羁旅之人。
马致远创作这首小令时,
已人到中年,
在外漂泊半生,
终于心生惆怅,
笔下的文字也变得有几分凄然。
年少时的马致远,
原名马视远,
天资聪颖。
离家求学的那一年,
他去县城的铁佛寺进香拜佛。
相传这铁佛最是灵验,
因此寺内烟火兴盛。
在大殿内,
他恰巧遇见一位方丈,
于是上前深施一礼道:“学生家境贫寒,欲往异乡求学,还望师父赐教,如何求得真学问。”
方丈见这个少年如此谦虚好学,
不免十分爱惜,
开言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生于东篱,志在千里,来日定成材成器,但须牢记,才为民所有,不图富贵。”
马致远听闻此言,
欣喜不已,
遂改名为致远二字,号东篱。
可是,
方丈的话却并不灵验。
自青年时期起,
马致远的仕途便一路坎坷。
恰逢元人始入中原,
时局动乱,
元朝政府欲招募汉人入幕以理朝政,
马致远在此契机之下,
得从五品之职。
然而这种末等小官,
又怎能合他“写诗曾献上龙楼”的豪情壮志。
任职扬州省务官时,
因是汉人身份,
便备受排挤,
马致远的内心感到无比苦闷,
自叹:“儒人不如人也!”
不过,
这清闲的日子也给了他创作时间和创作灵感,
为官期间他写下大量散曲和戏剧,
且风格不落窠臼,
自成一体。
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
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深秋时节,
摘得红叶烹紫蟹,
悠悠然得此浮生一日闲。
半生都在宦海里沉浮,
如今倒要学那东篱先生,
做一回闲散之人。
晚年的马致远,
亦已心灰意懒,
唯愿躲进山林,
自在清闲。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其曰:“文章之妙,亦一言蔽之,有境界而已。精品,不可不读;美文,不可不品。”
足见马致远词作影响之深远。
其辞藻清丽淡雅,
颇具古典意境之美。
老叫兽:官场失意,词场得意。
小石君:这才是历史的套路啊。
到了明朝初年,
朱元璋为巩固中央的地位,
遍封藩王,
且规定中央有难,
藩王可带兵护主。
不成想,
这规定却在日后酿成了大祸。
建文帝继位后,
下令削弱藩王力量,
这一下惹怒了被调往塞外的朱棣,
一怒之下起兵京城。
燕王所到之地,
河南河北山东一带的百姓惨遭杀戮,
城池之内尸骨遍野,
满目疮痍。
但家居河北沧州的马致远却幸免于难,
只因燕王曾读过不少他的散曲,
十分敬仰,
路过其故乡时下令逢马不杀,
这才使得马致远一家得以保全性命。
晚年的马致远,
决心归隐山林。
“你看那龙争虎斗旧江山,我笑那曹操奸雄,我哭呵哀哉霸王好汉。为兴亡笑罢还悲叹,不觉的斜阳又晚。想咱这百年人,则在这捻指中间。空听得楼前茶客闹,争似江上野鸥闲,百年人光景皆虚幻。”
一路的艰难坎坷,
终化作案前一朵烛花飘摇。
他用一生的时光去漂泊,
再把漂泊写成一首不朽的诗。
或许,
这就是诗人吧,
把生活也过成了一首诗。
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被誉为“马神仙”,大都(今北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