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可能是受影视剧和小说的影响,导致如今绝大部分人一提到太监就是奸诈、贪财、自私、无恶不作等等,这显然是对太监有些以偏概全;其实不论是外戚还是宦官或是权臣,都是有好有坏,如权臣里有诸葛亮和张居正,外戚里有卫青和霍光,都是政绩斐然的千古忠臣良将;宦官显然也是这样,来看看历史上那些被后人称颂的太监。
TOP、8 吕强
吕强是东汉时期的宦官,最开始只是一个小黄门,后来升为中常侍,为人清忠奉公;汉灵帝为宦官封侯,其中就想封吕强为都乡侯,但是吕强以祖制宦官不得封侯为由,没有接受;并上书汉灵帝请求斥奸佞,任忠良,薄赋敛,厚农桑,开言路;汉灵帝虽然知道这是忠言,但是却没有用。
黄巾起义后,吕强又建议说应赦党人,诛杀贪官,考核地方官吏是否称职,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包括中常侍赵忠等,于是诬奏吕强为官贪浊,汉灵帝于是派人把吕强给抓了,吕强因为悲愤而自杀了。
TOP、7 田义
田义9岁的时候就净身入宫了,在万历皇帝登基后,经过考察发觉田义忠心耿耿,处事干练老成,可以担当大任,提拔到文书房当管事,为司礼监的助手;田义进入文书房,充分显示了他本人的才干,也说明他已从众多的内官中脱颖而出,为他日后荣升司礼监乃至掌司礼监印铺平了道路,这是田义发迹的开端。
后来田义一路高升,并掌握监军大权,伴随着田义职位的上升,也由于他忠于职守、谨慎操劳,因此备受万历帝赏识,得到的赏赐格外优厚。万历初年田义当内官监太监时,皇帝就赐他蟒衣玉带。在田义死的时候,万历皇帝十分悲痛,那葬礼也是颇为隆重,特“树享堂碑亭”,永久祭祀——这是少有的恩典。至此,田义荣贵善终。
TOP、6 曹腾
曹腾根据《三国志》记载为西汉丞相曹参之后,曹腾初任黄门从官,汉顺帝即位后,升任小黄门、中常侍。后因策划迎立东汉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为大长秋,加位特进。曹腾用事宫中三十多年,未有显著过失,并能推荐贤人。种暠弹劾他,他却称种暠为能吏,因此受到了人们的赞美。
曹腾也是历史上唯一的太监皇帝了,因为曹腾收了个义子曹嵩,曹嵩也是位列三公;曹嵩又生了个好儿子曹操,曹操的儿子曹丕后来称帝,到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曹腾被追尊为高皇帝。
TOP、5 冯保
冯保是明朝太监,于嘉靖年间入宫,隆庆初年掌管东厂兼理御马监。万历皇帝即位,历任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穆宗驾崩时成为顾命大臣。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使大明政权一度出现复苏局面。最后冯保因为明神宗对他的忌恨被放逐到南京,后因病而死,家产亦被抄收。
冯保于公来说是个好太监,不仅极有政治头脑,全力支持张居正变法,而且还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书法家,学识不凡,颇有文人风骨。但是于私来说,冯保也是一个奸诈弄权的大贪官,曾经接受张居正“七张名琴、九颗夜明珠、珍珠帘五副、金三万两、银二十万两。”等贿赂。他花费巨款,给自己建造生圹等等……
TOP、4 汪直
汪直自幼入宫,曾伺奉明宪宗万贵妃,后升任御马监太监,颇受明宪宗赏识;在明宪宗设置西厂后,由汪直统领,钦定校尉人数多于东厂一倍,在汪直提督西厂时候只有十五六岁,但是后来因言官弹劾,被贬南京;后来因为建州女真犯边,明宪宗令汪直领通事百户王英往辽东处置边务,并赐汪直敕曰遇事可便宜行事。
汪直在辽东,平女真,灭鞑靼,总领京兵精锐“十二团营”,开明代禁军掌于内臣之先河;但因为久镇辽东,与明宪宗逐渐疏远,失去宠信,后被东厂提督尚铭等人弹劾,贬往南京。汪直走后,辽东镇压女真开始屡战屡败,虽然众大臣知道不应该调走汪直,但是却也不想一个宦官立下大功,毕竟“非我朋党,其心必异”。
TOP、3 高力士
高力士是唐代著名宦官,冼夫人第六代孙。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幼年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唐玄宗统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
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李隆基后来成为太上皇,移居太极宫甘露殿,高力士与宦官王承恩、魏悦等人,因侍从李隆基登长庆楼,被李辅国设计陷害,流放黔中道;后来遇大赦回归,但是在回长安的途中得知李隆基驾崩了,高力士号啕痛哭,吐血而死。
TOP、2 蔡伦
蔡伦于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后来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并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但是邓太后死后,蔡伦因为当初受窦后指使参与迫害安帝祖母宋贵人致死、剥夺刘庆的皇位继承权而被审讯查办,后自杀身亡。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
TOP、1 郑和
郑和是云南昆阳人,原名马三保,于1381年为明军进攻云南时所掳,遭受“宫刑”1382年被选于宫中尚衣局训育两年;1384年,14岁的他经宫中指派,进入朱棣的燕王府从侍。朱棣皇帝对郑和的人品、才能、知识有充分的了解。郑和少年时就在朱棣身边长大,跟着朱棣南征北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并被朱棣皇帝视为心腹。
1404年,郑和因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
郑和下西洋的成就和对当时和后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可以说远超绝大部分我们耳熟能详的千古大帝,尤其是时至今日,郑和当年所走的海上之路,更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