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曲凉州词写尽多少西北戍边汉子的辛酸。西域那个自汉朝就已经是的中华家的大成员,张骞通西域不仅凿通丝绸之路也开启民族融合交流的千年历程。迥异的西域风情和中华家的文化相互交流逐渐的孕育出了新的民族和文化,沿着那条窄窄的河西走廊一直走到天山脚下,由黄土地到绿洲再到天山的白雪,这无边的风情不使多少人魂牵梦绕。西行的商旅、东西方来的文化,将那片片绿洲连接一起,建成了一座座辉煌的城邦,就像是一颗颗珍珠镶嵌在西域的土地上,人们自由奔放、传承者自己祖先的骄傲,天山脚下的牧场遍布着肥壮的牛羊,这富饶的宝地在西域人民手中一代一代的传递着。
时间走到19世纪,那是咱中华多事之秋,列强入侵、清廷没落腐朽,整个中国都是一片饿殍千里、民不聊生的惨烈景象,谁能想到这场屈辱要承受一个多世纪。如牛马般的人民头上扛着那一座座大山,在黑暗中艰难的活着。在这苦难的世纪中涌现出一大批的不为生死的仁人志士,宁愿抛头颅洒热血来拯救天下,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不同地域,却怀着相同理想、相同目标-拯救人名于水火、扶华夏于危难。
今天走在新疆的路上,有时会看到几棵古柳依然在路边矗立,在春天的时节任然会长出嫩绿的芽儿,引得春风度玉关。粗壮的柳树干直直的矗立在荒原戈壁上就像一位位久经沙场的老兵默默的守护者这片热土。任风吹雨打不曾有半点怨言。这就是当年左公收复新疆时湖湘子弟和各组人们栽种的护路柳树,后来人们称这为左公柳。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我们就是一直在享受祖先的恩惠,让我们能自由在祖国的土地上行走,去领略祖国的山光湖色。
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新疆环境的变化,当年栽种的很多的柳树或被砍伐或者死亡,星星点点的存活着一些,这些经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左公柳
西历1864年清廷刚刚镇压了太平天国,但受到太平天国的余波影响,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发生叛乱,这对于多事之秋的清廷说无疑又是一个重磅炸弹,内忧外患下的清廷已经像是一位垂暮老人没有太多精力应对这些纷乱繁杂的局面。帝国的疆土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此时一位耄耋老者挺身而出,抬棺西进,在寒沙酷暑中矗立北疆,将一腔热血洒进茫茫戈壁沙漠中。
陕甘回变在河西陇右接连发生,给回汉两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广袤的关中平原处处是残垣断壁,白骨荒野。昔时人声鼎沸,炊烟袅袅,今夕却是战火连天,哀声满地。
新疆一些封建主也都打着救民的旗号纷纷发动叛乱。中亚的浩罕汗国更是直接侵入国土,殖民新疆。此时的大清朝廷却是对于海防、塞防争论不下。以北洋大臣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主张全力发展海防,增设海军,东防日本,并认为西域气候恶劣,千里荒漠守之无益。而在塞防派确是极力反对这种观点,当时左公更是直接指出若新疆不保,向南被英国人觊觎已久的西藏势必危及,向东甘肃,青海大门打开,八百里秦川也会出现变故,故收复新疆、抵御外寇实乃国门之战,不能放弃。当时的中国已是千仓百孔了,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大清朝的抵御外辱的信心丧失殆尽,几乎是逢外战必败,曾经的天朝上国却被列强任意瓜分羞辱。东南沿海已是枪林弹雨、租界林立。如果西北在遭此变故,大清朝恐怕要沦落到亡国的境地。此时的主政者慈禧太后支持了塞防派,任左宗棠为钦差大臣陕甘总督,总管陕甘军政事务。一场国土收复之战就此拉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