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文章阅读 > 被誉“七绝圣手”,成名作曾被主席模仿,只是人生结局太惨

被誉“七绝圣手”,成名作曾被主席模仿,只是人生结局太惨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被誉“七绝圣手”,成名作曾被主席模仿,只是人生结局太惨。

从前有句俗语,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这句话的版权拥有者,应当是个名叫孙洙的清朝人,是他的一篇文章,才让这句话得得以流行。孙洙,是江苏无锡人,号蘅塘,晚号退士。早年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乾隆九年(1744)中举,乾隆十六年中进士,其后历任顺天府大城县、直隶卢龙县、山东邹平县知县以及江宁府学教授等职。

被誉“七绝圣手”,成名作曾被主席模仿,只是人生结局太惨

孙洙是个有心人,鉴于当时通行的《千家诗》“工拙莫辨”,他决定编辑一部唐诗选集取而代之。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一部流传至今的《唐诗三百首》于乾隆二十九年得以面世。他在《唐诗三百首·序》中如是说:“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三百余首,编成一编,为家塾读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

被誉“七绝圣手”,成名作曾被主席模仿,只是人生结局太惨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确,那就是写作可以始于模仿,在前人作品的潜移默化中,水平自然就能日益精进。确实,文学史上但凡伟大作品的产生,除了作者丰富的生活实践及深厚的艺术功力外,与之广泛吸取和借鉴中国古代文化有很大关系,主席诗词创作的巨大成功就是典型的例证之一。

在主席诗词中,有关战争的诗篇不在少数,比如他的早期作品《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其上半阙为: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被誉“七绝圣手”,成名作曾被主席模仿,只是人生结局太惨

该诗创作于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1931年早春。1930年12月,随着军阀之间混战的结束,老蒋调集10万兵力,对红色根据地进行围攻。红军运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接连挫敌。12月30日,红军在龙冈伏击并全敌十八师。第十八师师长兼任江西剿匪总指挥张辉瓒亦被俘。后来,张辉瓒被愤怒的群众斩首,其头装在木笼内扔入赣江。短短的5天内接连打了两个大胜仗,歼敌一个半师,第一次大“围剿”就此结束。闻听前方捷报,主席挥毫赋就此诗。

被誉“七绝圣手”,成名作曾被主席模仿,只是人生结局太惨

在读主席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时,我们的脑海中突然会浮现出一位唐代诗人的身影来,那就是有着“七绝圣手”之称的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王昌龄有一组名诗叫《从军行》,前后一共写了七首,其五是这样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被誉“七绝圣手”,成名作曾被主席模仿,只是人生结局太惨

在朔风怒吼中,大漠尘起,天昏地暗,一支劲旅掩旗而行,大军尚在途中,捷报传来,前锋已大获全胜。这种雄壮气氛的描写,以及诗中沉雄英爽的情致与毛词是极其相近的。

王昌龄另一组比较出名的边塞诗叫《出塞》,其中的一首是让人过目不忘的:

被誉“七绝圣手”,成名作曾被主席模仿,只是人生结局太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全诗雄浑豁达,气势流畅,一气呵成。王昌龄的这首《出塞》诗,历代文人对其评价都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被誉“七绝圣手”,成名作曾被主席模仿,只是人生结局太惨

王昌龄的《出塞》对主席的诗词创作也有较大影响,在十七岁告别韶山时,他就给父亲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与王诗比较无论是音韵,还是主题,以及其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气势都是一样的。王昌龄诗的磅礴气势在于,他是从千年之前、万里之外下笔,从而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莽的意境,而毛诗则是从英雄的志向下笔,万里之志,脱口而出,不着痕迹。

被誉“七绝圣手”,成名作曾被主席模仿,只是人生结局太惨

在唐代诗人中,王昌龄的遭遇也有是带有普遍性的,那就是文坛得意,仕途失意,更悲切的是,晚年还遭小人陷害,惨死他乡。所以说,作为一个诗人,生对了时代,才是最大的成功。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