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文章阅读 > 凯旋后冤死的东汉战将,却是《三国演义》里永恒传说

凯旋后冤死的东汉战将,却是《三国演义》里永恒传说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凯旋后冤死的东汉战将,却是《三国演义》里永恒传说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金陵物

《三国演义》中,牛人辈出,豪杰并起,然而有这么一个人物,他从来没有出场过,却被三国豪杰崇敬有加,拜服不已,这人就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马援乃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之祖,马腾、马超两代人能使“氐、羌率服,獯鬻慕义”,马援的声威起了很大的作用;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时候遇到马援庙,再三拜祭,祷祝“通灵显圣,护佑三军”;赵云年老请战的时候更是豪言“我虽年迈,尚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在这些三国英雄眼中,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马援无疑是一个汉室名臣典范。

一、胸怀大志的畜牧少年

当年项羽跟随叔父项梁“学书不成,去;学剑不成,去。”天生就不是坐下来好好学习的料,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日后成为一代霸王。中国历史上就是存在这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某个方面天赋不好却在另一方面天赋异禀的人,马援无疑就是这一类人。

马援,字文渊,扶风郡人,是战国时期马服君赵奢的后代。父母早亡,十二岁开始跟着兄长读书,但是他“意不能守章句”,在读书方面悟性不高。于是马援拜辞兄长,想去边境种地畜牧,兄长马况很开明,让他“且从所好”。马援书读不好,却是个畜牧好手,在陇西、汉中一带混得风生水起,不少宾客举家来投靠。也正是在招待宾客时,马援说出了那句映照自己整个人生的一句话“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马援是个成功的畜牧业商人,目光远在普通商人之上,因为他会赚钱而不爱钱,“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于是马援将家业尽数散给族人朋友。后来马援被王莽的新朝征召为新成大尹(即汉中太守),直到王莽兵败被杀,马援回到凉州,投靠一方诸侯隗嚣。

二、遨游二帝的识人说客

公元25年,公孙述在蜀中称帝,与凉州的隗嚣、洛阳的刘秀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三股势力中,刘秀实力最强,隗嚣实力较弱,公孙述占据蜀中地利,隗嚣在刘秀与公孙述之间徘徊犹豫,不知道该与公孙述联手抗刘还是归顺实力最强的刘秀。于是,隗嚣派遣马援先后到成都和洛阳考察。

马援与公孙述是老乡,两人从小就认识,马援对公孙述抱有很大的期望,但是来到成都后,马援发现公孙述变了,再也不是曾经的那个小伙伴了。公孙述对马援很客气,一切礼仪程序都按照君臣礼仪来定,公孙述排场很大,身边浩浩荡荡跟着一班文武随从,车马如流,极尽奢华。在故人面前,公孙述已经是个皇帝,一切行为举止都按照皇帝的礼仪来,完全没有顾念与马援的幼时交情。

然后马援来到洛阳,见了刘秀。刘秀平易近人,博学多才,行止有度,对马援开诚布公,令马援一见倾心。与马援见面的时候,刘秀身边没几个护卫,毫无防备,连马援自己都不禁感叹“陛下何知(吾)非刺客奸人,而简易若是”。

回到凉州后,马援对公孙述的评价是“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对刘秀的评价是“才明勇略,非人敌也……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颇有识人之明,劝隗嚣“不如专意东方(洛阳)”。

于是,隗嚣派遣长子隗恂到洛阳做人质,马援随行,隗嚣在表面上投靠了刘秀。此后双方形成短暂的联盟,隗嚣先后帮助刘秀打败过赤眉军、陈仓军阀吕鲔以及公孙述等人。但是好景不长,公元30年,首鼠两端的隗嚣还是起兵反汉。

隗嚣与刘秀决裂后,马援写信劝过隗嚣,但是没用。于是早已经心属汉室的马援主动请缨,上前线游说隗嚣部将,瓦解敌军。还充分利用自己熟悉地形的优势,为刘秀指画形势,分析地形道路,刘秀连声大呼“虏在吾目中矣”,马援为打败隗嚣做出很大贡献。

凯旋后冤死的东汉战将,却是《三国演义》里永恒传说

三、平定羌、蛮的伏波将军

公元35年,在来歙举荐下,马援被任命为陇西太守,负责平定在隗嚣兵败前归附于他的羌人。在平定羌人过程中,马援身先士卒,亲冒矢石,不畏辛劳,先后在临洮、允吾谷、唐翼谷等地大败羌人,马援自己也身负重伤,“中矢贯胫”。后马援任武威太守,“开导水田,劝以耕牧,郡中乐业”,羌人纷纷前来归附。

公元35年到44年的将近十年时间里,马援先后平定了各种部落的羌人、妖人李广以及交趾蛮夷。特别是在斩杀交趾贼寇徵侧、徵贰后,马援一直打到越南,越南人至今都对其奉若神明,称其为“木头公”。正是在平定交趾蛮夷时,马援被封为伏波将军、新息侯,成为历史上成就最高的伏波将军。

马援对羌人“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大体而已”。“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中国古代每一个王朝都面临四夷的问题,而事实证明,在对待四夷上只有恩威并施、软硬兼施,既在实力上胜过你、又在军事上不欺压你才是正确的策略。马援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他镇守边疆期间,羌人皆望风归附,不敢叛乱。可惜的是整个东汉只有后来的邓训能秉承这一策略,妥善处理羌人的问题。

四、马革裹尸的悲壮烈士

从交趾回来后,马援在与好友孟冀交谈的时候说道:“男兒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孟冀答道:“谅为烈士,当如此矣”。马援是个闲不住的人,之后又领兵抵御匈奴、乌桓,他对戎马生涯似乎有一种天然的痴迷,没有战事反而是一种折磨。正如他自己所说,死在床上怎能算是大丈夫。后来果真马革裹尸,病死军中,这对他来说或许也是最好的结局。

凯旋后冤死的东汉战将,却是《三国演义》里永恒传说

公元48年,武陵郡蛮夷作乱,武威将军刘尚战死沙场,汉军全军覆没。马援主动请缨,此时的马援已经六十二岁高龄。光武帝刘秀嫌他太老了,马援于是“据鞍顾眄,以示可用”,一如当年的廉颇。刘秀遂以马援为统率,率领马武、耿舒等人平定叛乱。临行时,马援与朋友说道“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仿佛冥冥中知道了自己的结局。

大军走到下隽县,有两条路可以进军,马援认为应当从壶头进军,路近水险但不耗粮草,耿舒认为应当从充道进军,路远但好走。两人争议不决,只好让刘秀来决定,刘秀听从马援之言,从壶头进军。

然而大军进展得很不顺利,蛮人据险固守,阻住马援大军。大军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又发生瘟疫,连马援自己都生病了。于是耿舒写信给兄长耿弇,抱怨如今的情况都是马援固执己见,非要从壶头进军造成的,耿弇将书信上奏,刘秀派遣与马援素有嫌隙的虎贲中郎将梁松到前线问责。梁松未到,马援即病死,梁松趁机陷害之,诬陷马援贪污枉法,从交趾带回去的“薏苡”都是“明珠文犀”,史称“薏苡之谤”。刘秀大怒,收回马援的新息侯印绶。

马援虽然是病死的,但是他死时的境遇实在令人扼腕叹息。梁松是当朝驸马,是个典型的官二代,论资排辈梁松算是马援的侄子辈,二人之所以有嫌隙是因为两件事。其一是马援卧病在床,梁松来看他,结果马援对他爱理不理,搞得梁松很没面子。其二是马援曾经写过一封家书告诫家中子弟要谨言慎行,其中有一句“杜季良豪侠好义……清浊无所失…..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迄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马援的本意是说杜季良讲义气,好交朋友,好人坏人都结交,他本身是个好人,但你们不能学他,因为把控不好度就会被身边的朋友连累。结果杜季良被仇人上书告发,书中有一语“(杜季良)为行浮薄,乱群惑众,伏波将军万里还书以诫兄子,而梁松、窦固以之交结”,杜季良不是好人,连马援都告诫子弟不要效仿他,可是梁松还与之结交,由此可见梁松也不是什么好人,告发者断章取义,马援就此躺枪。

发生过这两件事,梁松为什么恨马援就很好理解了。但是号称贤明的刘秀为什么偏偏要派遣一个仇人去问责马援呢?

凯旋后冤死的东汉战将,却是《三国演义》里永恒传说

无论是在当世人还是后人眼中,刘秀都是个仁人君子、谨厚长者的形象,在邓禹不听劝告连战失利、吴汉残暴屠城的情况下都没有降罪,却为何对马援颇为严苛呢?原因是马援触及了刘秀底线,他功高盖主了。刘秀不像祖先刘邦那样狡兔死、走狗烹,杀害功臣,但他也是“总揽权纲”、“政不任下”,绝不能容忍手下坐大。在平定交趾之乱后,马援犒劳将士,将功劳归于部署,“吏士皆伏称万岁”。这声“万岁”叫的应当是大汉万岁、刘秀万岁,但是马援并没有避嫌。而且在统一天下后,像邓禹、耿弇等宿将都主动交出兵权,马援却像武痴独孤求败一样,一心扑在军事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兵痴”,不管什么大小战事都要掺和一把,不肯稍让,这些做法都让刘秀很不高兴。

更凄惨的是在马援死后,梁松、窦固、耿舒、马武等一班朝臣都纷纷出来指责他,他从前那些宾客竟然无一人敢出来辩驳,只有发小朱勃站出来给他说话,但朱勃也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县令而已。

如此结局,马援说是病死的,倒不如说是被冤死的。

公元48年,在刘秀以及一众朝臣的打压下,马援尸体被草草收葬。公元60年,汉明帝刘庄设立“云台二十八将”,马援因女儿是当朝皇后而避嫌,没有入选。公元78年,汉章帝刘炟追谥马援为忠成侯,为他平反。

凯旋后冤死的东汉战将,却是《三国演义》里永恒传说

一位领导人曾言“马援之后,是一代不如一代哟。”马援之后,汉朝将星黯淡。

“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不仅是当时,千百年后从“兵痴”马援的眼眸中仿佛还能看到一个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悲壮烈士。

这位从未杀过一个贪官的皇帝,却成功打造古代史上廉政时代

王维笑他命好,苏轼嘲讽他是奴才,岳飞却说:此人英雄!

官场新星被张居正害得终身残疾,他却在四十年后理解了张居正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