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一提到太监,大家都能想到很多的词汇,死太监、阉狗、阉人、公公等。太监通常给人的印象就是专横跋扈、陷害忠良、为虎作伥,我们真的是误会太监了,并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是如此,殊不知,如果没有某些太监的话,现在的社会都可能会倒退很多年。
在中国的历史上,就有两位伟大的太监,创造了不同的伟大,有一位甚至改变了世界。
下面就来说一下这两位伟大的太监:
蔡伦
蔡伦出生于东汉初年,一个铁匠世家,祖上都是打铁的。由于铁官(一种官职)的缘故,蔡家与朝廷有了紧密的联系。
后来由于一系列的机遇,兼任了尚方令的职务,掌管尚方(主管皇室制造业的机构),尚方宝剑就是由尚方所制造的。
改进造纸术时的蔡伦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随着丝绸之路的延伸,流向了当时的中亚、欧洲等,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作家麦克·哈特先生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名第七。
郑和
郑和原名马三保,云南人。云南被平定后,按当时一个残忍的惯例,年仅12岁马三保小兄弟被阉割。后来被燕王(朱棣)收为贴身侍卫,朱棣称帝后,被赐名郑和。
朱棣急于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派出两拨人,一拨是胡濙,另一拨就是郑和。于是有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目的有三:
其一、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当然不那种明面上的寻找)。
其二、郑和受到祖父和父亲的影响,成为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心中的愿望就是前往麦加朝圣。
其三、宣扬大明帝国的威名,最终四方来朝,明帝国进入鼎盛时期。
距考究,郑和到达美洲早于哥伦布70年,郑和才是真正的第一人。
一个人,一个船队,一片海,四方来朝,这就是郑和最辉煌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