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文章阅读 > 马连良的艺术风格特征:博采众长,熔于一炉

马连良的艺术风格特征:博采众长,熔于一炉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在京剧须生行的表演艺术流派中,马连良的影响是很大的,他对京剧艺术的发展和丰富,有很多贡献。他八岁入「喜连成」(后改「富连成」)科班。叶春善、蔡连贵、萧长华等老先生曾经是他的老师,之后,他受谭鑫培的影响很深。至于琢磨人物心理和揣摩表演技巧,则得益于贾洪林的传授。

贾洪林是谭鑫培的舞台伙伴,谭承认贾洪林仅仅是嗓子稍差,在做派上超过自己。这里便看到马连良对戏曲艺术的追求,不是单重唱功,对人物神态的揣摩和刻画,他也养成一种研究的兴味。三十岁,他组班叫「扶风社」,在天津拜孙菊仙为师。学唱『渑池会』『胡迪骂阎罗』等戏,由唱法上得到指点。

马连良能博采众长,熔于一炉;如不能熔于一炉,便不能铸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里,不拟从具体的戏、具体的人物来谈他的具体艺术,概念性的文学语言,对感性的形象叙述是说不清楚的。只能把我的感受,概括地从他的流派特点上谈一点看法。

马连良的艺术风格特征:博采众长,熔于一炉

▲ 程婴

马连良的唱腔,洒脱、飘逸、圆润中不失苍劲。行腔换气讲究顿挫。这种顿挫如高峰坠石却又着地无声,又如腊冬冰柱,虽消融犹在凝冻之间,这是一种含蓄的功夫。他也讲俏丽,但忌浮滑。他的音色,像一种不刺眼的毛玻璃灯光,又有一种松软纯厚毛质衣料的感觉。这种唱腔,似乎巧胜于朴,但并无浮纤之嫌。特别是在晚年时,有一种苍老的声音在喉头运转,但似枯而秀。

有人认为,马连良的唱举重若轻,我也有这种感觉,且字劲而又强调松弛。大家知道,唱腔要讲抑、扬、顿、挫,这是歌唱艺术上一般的美学规律。对此,马连良有自己特殊的处理。

马连良的艺术风格特征:博采众长,熔于一炉

▲ 诸葛亮

马对「抑」的唱法,不是简单地压低声音,而是用气流控制音量,使得声响纤细有力,收敛不放。马对「扬」的唱法,也不是简单地把气鼓足,放声高唱,而是自觉地使气的运转受字韵的制约,使高腔虽悠扬流畅而无粗犷重浊之弊。他是学过孙菊仙的,但学了孙腔的激扬回荡之势,却避免了粗野犷悍之气。声音洪亮,是生理上的优越条件,这方面马似乎不足,而激扬回荡是技巧上的问题,只要下工夫是可以做到的。我认为马连良在他的实践经验中对这些道理是能体会得到的。

马对「顿」的唱法,也不是只强调音节的短促有力,而是以气制音,使声腔的顿断,重落轻放;使字与字之间,腔与腔之间,似断非断,若即若离。至于「挫」的唱法,也并非把音压低,或者把音节塞在喉头,作摩擦挤轧之声,而是在荡回曲折之间,带有一点「擞」音,这种「擞」音,在书法中如运笔之飞白,好像是带沙丝的笔锋。古人论书法运笔讲究「疾、涩」二字,「疾」,大概是流利的意思;「涩」,似乎是一种以枝干泥滞的笔锋,在流畅的行腔中偶尔有一点枯涩,是有韵味的。

马连良唱【流水板】【快板】,也独有风味。在一定的尺寸里,唱得稳练而有变化。有些演员,唱【流水板】【快板】虽然字字入板,节奏鲜明,总觉得像竹筒倒豆,干脆无味。虽是同样板式,马连良唱来却舒展写意,字与字之间,不是滑溜溜的,而是清脆又带有粘性。

马连良的艺术风格特征:博采众长,熔于一炉

▲ 苏武

马连良的道白,也是读「湖广音中州韵」的。据说马连良原来口齿不算清楚,这是生理上的问题,经过他刻苦训练,吐字明晰有味。有些演员为了吐字着力有劲,声浪打远,苦练嘴皮功夫。由于矫枉过正,虽嘴皮有劲,但口腔不空,念出字来,像数石头子那样僵硬不美。马连良也双唇有劲,而口腔是松弛的,开、齐、撮、合运用自然。使唇齿喉舌包括鼻腔在内,组成一套口腔器乐,弹出一腔丰富多彩的语调音群。

马连良念白,在音调上的运用,现在还没有人比过他的。关于湖广音的四声问题,有人指责他四声不准,京音太多。其实,京剧的「湖广音」中,原也吸收了某些北京音以至吴音。比如,戏词中常用的「岂有此理」,这四个字都是上声,按「湖广音」的上声字念法,好像是挑起滑下,如果每个字都这样念,就很难听了,因而往往要夹京音的上声字甚至去声字在内。

马连良念词,在一句词有两组去声的字,常把一组去声字念成京音的去声,有它俏皮的地方,并不是「倒」字。因情念字,还是为念字而念字,应有区别。演戏,情感浓淡有变,则字音的升降有变,字音随语调变化,语调随情感变化,这种变,并不违反四声的规范原则。那种不管心绪和情感的变化,把「湖广音」当做方块字去念不是办法。

马连良的艺术风格特征:博采众长,熔于一炉

▲ 正德皇帝

京剧中「依字行腔」的说法,应当是字和情感相互制约的。为了表达思想感情,不论是以字就腔,或是以腔就字,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不能割断内在联系。不是案头看词而是在舞台念白,声情比词情更为重要。看词知其象,亦赏其情,但不闻其声,只能想象得之。这是案头看书。然而在舞台上,声情是词情、词象的外化,所以声音的形式美,对内容表达是非常重要的。马连良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深深地理解了这一点。

我们也看到好些演员,读「湖广音」的韵白,很强调它的规范化,规规矩矩,字正腔圆,但总要有感情,也要看扮演什么角色。有的角色,神态庄严,应循规蹈矩;有的角色,性格诙谐,念白不妨俏皮灵活,马连良大体属于后者。这样说,念词和性格、身份、地位又是很有关系的。

马连良的艺术风格特征:博采众长,熔于一炉

▲ 乔玄

婉约、圆润、洒脱、飘逸,是马连良的基本特点。曾有评戏者,以「举重若轻」来概括他的特点,这个评语是比较恰当的。所谓「举重若轻」并不是从他的素质来说,而是功力的表现。别看马的行腔那么飘逸,嗓音那么松弛,换气那么自然,好像都不费劲,据马连良对我说,他是很费劲的,「开口之先就要储存底气,底气不足,一泄无余,下句要唱,就更吃力了。气足还要善于控制,如不能控制,虽能扬而不能抑,能放而不能收」,这是可贵的经验之谈。

要知道,运喉和行腔如书法运笔,收和放,松和紧,刚和柔,方和圆,枯和秀,隐和显,藏和露…… 都是对立统一的。如果不以下工夫作为条件,便不能统一。因此,「举重若轻」,并不是事物原来是轻的,而是在技术上经过长期刻苦磨炼,使重转化为轻而已。

但也不能说,马腔风格上的婉约、圆润、洒脱、飘逸之外,就没有一点壮丽、峻拔、谨严、浑厚、沉雄的地方。我们只能说,行云流水,是他主要的特点,剑拔弩张,不是他的主要特点。避重就轻而不浮,避浊就清而不浅,避方就圆而不软,避直就巧而不靡。这大体是马派的风格特征。

马连良的艺术风格特征:博采众长,熔于一炉

本文摘自《京剧“马派”创始人马连良杰出的表演艺术——兼谈戏曲表演的创作》,作者阿甲,图片撷自网络,感谢作者创作分享

相关阅读

  • 墨香京韵《颂西湖》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赞美西湖的诗,墨香京韵《颂西湖》 宋飞鸿 宋飞鸿女士西湖是有名的诗湖,历代文人墨客留下很多赞美的诗句,最有名的,莫过于东坡先生那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那句“欲把西
  • 我眼中的张中行 文/季羡林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张中行,中行先生是高人、逸人、至人、超人。我与中行先生同居北京大学朗润园二三十年,直到他离开这里迁入新居以前的几年,我们才认识。
  • 弘一法师生平

  • 成语词句网美文欣赏
  • 弘一法师,李叔同(1880.10.23—1942.10.13),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