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编者按:岳飞《满江红》是怎样写成的,又是怎样流传下来的?一文发布后,有人反映:岳飞孙子岳珂在收集祖父的材料时,编出了朱仙镇大捷,都没这首《满江红·怒发冲冠》,宋元的典籍里根本没有出现过这首词。元初汉人反蒙古假托之作。历史上这种事很多。
本来岳飞《满江红》是大家从小即耳熟能详的,一首激昂慷慨的《满江红》,曾激起古往今来多少志士的英雄豪情,又多少次地让人缅怀词作者岳飞的赫赫业绩与悲壮归宿。现在竟然有人质疑起来了,岂非咄咄怪事,试驳之。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来始填此词调。《钦定词谱》以柳永“暮雨初收”词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另有平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而传唱最广的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更是经典。
怀疑论者主要的依据是:《满江红》是在明朝的前期才广泛传播开来的,在宋、元两代极少或根本不见于记载。上世纪三十年代学者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辨证》一书的《岳武穆遗文》一篇中对《满江红》一词的作者提出质疑,夏承焘先生又撰《岳飞<满江红>词考辨》一文,断为伪作,其实不然。
最有力的反证是,岳飞作《满江红》之说首见于明代,而不见于宋、元版本,并非事实。如《藏一话腴》为南宋后期学者陈郁所著。郭光先生使用的清沈雄《古今词话》和康熙《御选历代诗馀》中所引的《藏一话腴》文字,比之通行的《豫章丛书》本,多了如下一段重要文字:“(武穆)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可以明其心事。”可见,南宋后期刊行的《藏一话腴》的另一版本,即有岳飞作《满江红》之记载。
另据介绍,1986年在浙西江山县发现了一部《须江郎峰祝氏族谱》,其卷十四之《诗词歌赋》集中载有岳飞于绍兴三年(1133)赠抗战派大制参祝允哲的《满江红》词及祝允哲的和词。须江是江山县的古地名,郎峰祝氏是唐宋望族,祝允哲曾任大制参,提督荆襄军务,曾上疏高宗,愿以全家七十多口乞保岳飞,由此证实他们关系非同一般。岳飞题为《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其词云:
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既然得以见到南宋后期之记载,则《满江红》词为岳飞所写,应无可疑。
其实岳飞被害时,家产文稿被查封,家人无法妥收。岳飞死后,秦桧及其余党继续把持朝政,又历经元朝异族统治,因而岳飞的声名始终受到压抑,直到明朝才逐渐改观。这一历史事实,造成了《满江红》没有广泛见于宋、元人著录,而到明代中叶才出现和流传的情况非常正常。而且历史上一些作品湮没多年、历久始新的情况不乏其例,唐韦庄《秦妇吟》就湮没了九百年,但人们并不因此怀疑其真实性。
微信号搜索:中华诗文学习,或shiwen_xuexi
来稿请投:shiwenxuexi@163.com
欢迎读者朋友以个人名义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用于商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