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1、厦门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始建于唐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华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南普陀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
2、厦门观音寺
厦门观音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仙岳山东麓,是厦门地区建国以来新创建的第一座大型寺院。一九九四年,厦门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定恒法师主持筹建,至二○○三年完成山门、观音寺、大悲殿、万佛塔、五观堂、香积厨等建设工程,总建筑面积近九千平方米。山门屹立于山下,坐西朝东,面向大道,为三间四柱牌楼,琉璃瓦覆顶,中间榜书「观音寺」。色彩绚丽,气宇轩昂。
3、厦门梵天禅寺
梵天禅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大轮山南麓。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庙之一,与福州鼓山涌泉寺、莆田广化寺、泉州开元寺、漳州南山寺连为福建沿海一线的名寺。在厦门与南普陀寺同为闽南著名的佛寺,梵天禅寺创建于隋代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比厦门南普陀寺早300多年,比泉州开元寺早100多年,乃八闽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其原名兴教寺,有庵七十二所。宋熙宁二年(1069年)合为一区,赐名“梵天禅寺”。【 详细>>】
4、厦门梅山寺
梅山寺始于隋朝,与岭下黄佛寺,轮山兴教寺(后为梵天寺)同为隋代同邑三大古寺,梅山寺沿山而筑,有大雄宝殿,镇水泛的二郎神殿、朱公文祠、功德堂、灵应祖祠亭,还有岩壁上新拓大型“佛”字摩崖石刻、石窟、宋代镇西安桥的婆罗门佛塔、广场内的放生池和两旁石佛塔、寺南百米下的石构牌坊山门、新水泥车道绕弯直达广场,石阶古道幽深通古刹、整个寺庙区错落得体、绿树掩蔽、庄严清静,庙不广而闻名。【 详细>>】
5、厦门天界寺
在万石岩西侧的醉仙岩(古人说它山势犹如仙人醉卧,故称之为“醉仙岩”。顶峰的大岩石,形似一只蹲着的骆驼,被称为“骆驼峰”),有一座清初月松和尚募化兴建的天界寺。昔日寺僧晨间撞钟108下,声闻遐迩,因而有 “天界晓钟”之称,为 厦门小八景之一。寺前有一巨石掩覆成洞名“醴泉洞”。洞中有口井,被称为“仙井”。沿寺后拾级而上,有“问仙路”、“仙迹石”、“石棋局”、“灶浴盆”等景。顶峰巨石,刻“天界”二 字。临近绝顶又有一石洞,名“ 长啸洞”,洞壁有明万历年间平倭将领施德政等人的唱和诗。
6、厦门日光岩寺
日光岩寺位于鼓浪屿晃岩路60—62号,始建于万历丙戌,即万历十四年,1999年9月,完成总体规划改造。日光岩寺1998年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号为厦宗02104,负责人谢黎华。日光岩寺因建于日光岩山麓,每当太阳升起,阳光正射到山石和寺内,故名。 日光岩寺是去日光岩的必走之门。寺庙依山而立,与日光岩风景区相连的部分没有围墙。另外一边的大门台阶处有弘一法师的笔迹。
7、厦门虎溪岩寺
虎溪岩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北隅玉屏山麓,亦名「玉屏寺」。以庐山东林寺有「虎溪三笑」故事,故亦名此寺为「东林寺」。山上林木蓊郁,怪石嶙峋,鸣泉清澈,岩壑幽深。其中洞口朝东的棱层洞,最先看到月光照在洞内罗汉和土虎之上,形态逼真,景色清幽,故有「虎溪夜月」之称,列为厦门大八景之一。
8、厦门白鹿洞寺
白鹿洞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白鹿路,玉屏山南侧,与虎溪岩山相对应。白鹿洞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一七○四年),开山祖师为苇老和尚。明万历年间,厦门名士林懋时开拓岩洞后,在洞侧营建文昌殿,祀朱熹神像,并以朱熹在庐山建白鹿书院故事,称「白鹿洞」。后人在洞内雕造一只白鹿,并加以美化传说,乃有「白鹿衔烟」之说,为厦门小八景之一。
9、厦门中岩寺
中岩寺,又称「云中岩」,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万石植物园内,因处万石莲寺与太平岩之间,因名。传说始建于明代,岁月不可考,有僧不知名号,未详所自,隐居中岩,岩栖涧饮,修定其中,鹧鸪翔飞依集。后僧不知所终,里人因号「鹧鸪岩」。后有僧人建招提于岩前,称「云中岩」。
10、厦门鸿山寺
鸿山寺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中段,鸿山公园广场处,即鸿山南麓,故名“鸿山寺”。寺建于明万历年间(另有一说建自南北朝),历史悠久,据寺内碑文记载:“自南朝崇奉观音大士地藏王菩萨,刹古佛灵,护国佑民,祷雨祈晴,糜不立应。”寺原在鸿山与虎山夹峙之间的山坡上,殿堂毕具,雄伟庄严,是厦门本岛第二座以寺见称的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