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大渡河特大桥建设工地 摄影:苏文彦
中国西藏网讯 隶属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泸定县注定与一段传奇联系在一起:无论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还是《飞夺泸定桥》那耳熟能详陪伴了几代人的课文,字里行间浮现出的汹涌澎湃的大渡河以及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泸定桥,已经成为许多人心目中传奇一般的存在。
时光荏苒,1935年5月发生在大渡河边的那场激烈战斗已经过去了整整八十年。与举国同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的荣光相比,八十年前那场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仿佛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模糊。
然而并不该如此。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为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
今日大渡河边的民居 摄影:苏文彦
至今,大渡河边仍保留着当年的铁索桥遗址。不远处一座稍显破旧的斜拉桥已然罕有人迹,而在稍远的地方,泸定大渡河大桥架在泸定铁索桥和安顺场两处革命遗址之间,桥名由江泽民同志题写,而这只是一座座飞架在大渡河两岸的现代化桥梁的代表。
继续前行,眼前高耸的山崖上出现了四川路桥承建大渡河特大桥的建设工地,一座悬索桥将从这里联通大渡河两岸,贯穿雅康高速公路。
从光溜溜的铁索到现代化的大桥,一座泸定桥连起了历史和今天,将昔日的天堑而今成为了通途,曾经血与火的战场而今已经成为祥和的聚居地,连奔腾咆哮的大渡河都仿佛温顺了自己的脾气,不复红军强渡时的艰险。
而这仅仅是一个缩影。随着四川藏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样的“天堑变通途”又岂止泸定桥一例?曾经传唱遍中国的《歌唱二郎山》讲述的是开凿二郎山隧道的奋斗史,一直很火的“骑行318”背后则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一条条输电线路翻山越岭行程的川藏联网工程的电力“天路”中凝结了多少心血和智慧……
正是有了当年战士们的英勇战斗,有了一代代建设者们的前赴后继,才有了今天的四川藏区。稳定、和谐、有路、有电,有了这些基础的保障,藏区今后的发展才会走得更稳、更好、更快。
大渡桥横,更暖。
奔腾咆哮的大渡河水 摄影:苏文彦
泸定桥遗址(网络图片)
(责编: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