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最近的南京城暗香浮动
一年一度的梅花节刚刚开幕不久
虽天公不作美
但仍然抵挡不了南京人赏梅的热情
为了不凑热闹
我们决定避开人群出发去梅岗
(实际上是因为梅花山门票有点小贵)
不同于梅花山的漫山遍野
雨花台二泉后山里的梅岗
更像是闺阁中的少女
须得细细探寻
来之前还特地做了功课
本以为会与梅岗来一场浪漫的邂逅
结果在爬山途中差点被冻哭
不过沿途的三两株盛开的梅花
给了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连续询问了好几位景区工作人员后
终于找到了梅岗
第一印象只有三个字
美!翻!了!
才踏入梅岗
几株娇俏的宫粉梅立马占据了视觉中心
低调而又绚烂
朵朵怒放的梅花成了春天的信使
预告着春天的到来
目测梅花盛开的更新进度有70%
先送上一波
梅岗梅花最新美图
让大家隔着屏幕饱饱眼福
宫粉开得最是烂漫
层层叠叠的花瓣
带着或深或浅的粉色
似是春日里的美人面
满满的少女心
红颜淡妆的宫粉在枝头争艳
灿若云霞,分外夺目
花影绰约间有暗香浮动
似有若无,拨动人心
整个梅岗宫粉绝对是主角
就像是一朵朵粉红色云彩漂浮在山坳里
别有一番静谧之美
在一片粉色云雾包围下
被修剪后的腊梅更显得清幽
靓丽的金黄似乎给这寒冷天气带了些生机
却又带着说不尽的窈窕
有种遗世而独立的感觉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这也是梅花招人喜爱的原因
剔透的蜜蜡黄在寒风中更是明艳动人
一时间无数关于“梅”的诗句涌现在脑海
逸斜而出的枝干好似纤纤玉指
拈着一个个黄澄澄的“小灯笼”
小巧精致又惹人怜爱
不需要凑近闻
幽幽冷香就凌冽扑鼻
比腊梅更为素净的玉蝶梅
大半仍在枝头含苞待放
花蕾泛着淡淡的浅红
绽放时却花色洁白如玉
蕊心还带着点微黄
颤颤巍巍地惹人怜爱
寒风拂过
微微颤抖的枝头间
恰似一只只翩跹起舞的蝴蝶
正好契合了她的名字
红梅艳而不妖
一朵一朵缀在细瘦的枝头
从花骨朵到犹抱琵琶半遮面
再到迫不及待绽放
枝头已然是一片热闹无比
庭院里几株绿梅还未开放
嫩生生的花苞不仔细看还以为是芽尖儿
遥想绽放时必然是一番清高孤傲
可能这几日春寒料峭
除却宫粉梅与腊梅
其他皆是以花苞为主
零星散着几朵凌寒盛放
昨夜刚下过雨
空气里还带着江南特有的湿冷
零落成泥辗作尘
廊檐上、石板上散着点点落红
去梅岗赏梅
倒不如说是去寻梅
梅岗又称为“梅岭岗”
却没有旧时的漫山遍野之感
1999年复建的梅岗偏安于一隅
这片梅林更显得小家碧玉了些
重建的访梅亭、问梅阁、寒香轩
不似苏州园林那般精致
却也自带疏朗大气
清丽的梅花掩映着亭台轩榭
更显神韵
屋檐上怒放的红梅
与屋檐下含苞的绿梅相映成趣
悠悠古意从泛着青苔的砖瓦里蔓延
斑驳脱落的木质楼阁是最好的背景
三两枝梅花横亘于此
有种“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气质
几十米的回廊曲折蜿蜒
穿过花朵形状的拱门
蓦然回首朵朵红梅如云似雾
瞬间就惊艳了这个早春
梅花山游人如织
梅岗低调却不冷清
即使冷到瑟瑟发抖
金陵城里的老法师们自然不会缺席
不大的梅岗藏于二泉后山
当大爷大妈仍漫步于山间时
这里早被了解行情的老法师们包围了
三脚架、无人机、各种长枪短炮
虽然不了解价格
看装备看架势已经了然于心
“贵”这个字不需要说出口
手拿单反、身背双肩包、提着三脚架
想构图、找角度、顺便抢占C位拍摄点
各种专业的姿势
俨然又是一场摄影大会
悄悄记下老法师们占据时间最长的角落
运用起临时抱佛脚记下的拍摄技巧
娇艳欲滴的梅花配上古色古香的轩榭
这几个位置是真的不错
难怪老法师们这么坚持
拍摄中途还不忘和同伴交流
估计是在讨论哪个是最完美的取景框吧
找角度有些累了
不认识的老法师们站在花丛间
互相介绍起了自己的装备
作为摄影界的小菜鸟听得晕头晕脑
默默看了看怀里揣着的相机
啊~有点拿不出手呢
还是拿出手机假装是个游客吧
没有专业的相机也没关系
如今的手机拍摄功能也挺强大
站在回廊下45°抬头
用自拍的角度找寻花朵最美的姿态
在梅林间穿梭
同一株花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姿态
自然是要多拍几张
老法师们专注于拍片
中式古典的亭台楼阁掩映着梅花
不知不觉间染上了丝丝缕缕的梅香
一不小心就成了景中人
如今的南京
就是一出现实版的“流浪太阳”
气温低且阴雨连绵
在梅岗来回转悠的我们踩了一脚泥
这几日的梅岗
红梅开得正盛
正是赏花拍照的好时候
剩下的30%主要是绿梅、白梅还在含苞待放
对于第一次来的人来说梅岗有些难找
最便捷的路径是从雨花台风景区的北门进入
进门后左拐
沿着指示牌朝着上山的小路走
直至走到下一处指示牌
接着左拐进入小路至太监义会碑
梅岗就到啦
附上一份赏花指南
☟
春来悄无声,幽境梅自开
这一句诗或是最符合梅岗的梅花
静悄悄地独自绽放
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
也希望各位莫要辜负这番好光景
赏花的同时记得莫要攀折哦
(图文/南京小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