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凉州词
唐 王瀚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们正要开怀畅饮,却又被急促的琵琶声催促着要上战场。如我醉倒在战场上,请君莫笑话我,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每一次老土学唐诗,我都先把译文展示,因为点开链接的人不一定有耐心向下读,这样他读读原作和译文,在一两分钟内就能有初步的收获。
醉卧沙场,视死如归的豁达,为国捐躯,在所不惜。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如王之涣、王翰。
凉州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混不怕死。凉州善精骑,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有“雄兵出凉州”之说。凉州虽然土地寒凉,然金声玉振,且有“凉州畜牧甲天下”之美誉,是中国古九州之一,玉帛之路的重要节点,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
曹魏黄初元年(220),魏文帝曹丕于十月重置凉州,立凉州葡萄酒为国酒,魏文帝为此特颁《凉州葡萄诏》,凉州葡萄酒显赫于京师、苏州、杭州、扬州、南京、福建。从此凉州葡萄酒以味美醇厚驰而名扬天下(尤其是江南)。
可见,在凉州,葡萄美酒夜光杯由来已久。然而,这是天下要冲,军事重镇,战事随时可起。刚刚还美轮美奂,催人集合征战的琵琶已在马背上激烈地奏响!“我”如果牺牲在刀光剑影的战场,全当是因为葡萄美酒而醉眠了!每当我读到这里,总是感受到作者的洒脱豪迈,浪漫奔放!说的是君莫笑,可是笑不笑又何妨呢?自古以来,有多少战士能从战场全身而退呢?哪一场战斗不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既然要奔赴战场,就不能再贪恋美好的生活,不得不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从字词上还有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在马上弹奏琵琶?
琵琶这种乐器,原本是胡人乐器,最初就是马上弹奏的。可是,催人征战要弹琵琶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分歧,大抵都源于“欲饮琵琶马上催”。一种赏析认为,马上之人奏琵琶是以催士卒饮酒,并非催人出征。而士卒在此良宴之上醉卧了。又说古来征战,有几人得以回还?表达的是及时行乐,君且莫笑。如果这样理解,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表现的是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未免太消极了。
到底怎样的理解才更接近作者的本意呢?
王翰(687―726年),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少时就聪颖过人,才智超群,举止豪放,不拘礼节。王翰是以驾部员外郎的身份前往西北前线的,“驾部”是专门负责往前线输送马匹与粮草等军需物资。王翰的这一首,也许是站在某位即将奔赴战场的将军角度上写就的。将军来不及将剩下的酒喝完,催他披挂上阵的琵琶声便也奏响――不能理解的还是为什么弹奏琵琶催人出征?古战场发号施令不应该是号角吗?不由得想起了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八百里”指牛,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可见军旅生活并不是枯燥乏味的,更是激情澎湃豪迈奔放的。
战争意味着背井离乡,妻离子散,谁能不厌战呢?可是在那个时代谁能停止战争的脚步呢?那就当醉则醉,当战则战,昨夜的美酒,今日的碧血,是否抛洒战场,是命运的再一次选择。马背上琵琶声催,到底是催人饮酒还是催人出战呢?我们没有更多资料研究唐代战场文化,所以读者怎样理解都有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