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公元967年,华夏境内有这样几件大事,比如黄河决堤,宋国结束四川的平乱行动,辽国辽穆宗的手下高勋发动了一场小规模的袭边战争。如果说有什么要提的小事,西夏党项族李彝兴卒,其子李光睿权知州事。南唐国后主李煜的皇后大周后去世了。
林逋(bū),就是出生于这一年。字 君复,史书记载:林逋少年丧父,自学成才。曾漫游江淮,后结庐孤山,孤独终老。后宋仁宗皇帝赐谥“和静”。
一
关于林逋,在杭州结庐孤山隐居时,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平日里种梅养鹤,周游四方。典故“梅妻鹤子”,就出自此处。另外还有一首咏梅的诗词,叫做《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两句,成为咏梅之绝唱,据说词牌《暗香》就来自此诗,不过不可考。
史学家和文学家最为关注和经常探究的是:一,林逋到底有没有结过婚,有没有后代?二、林逋为什么不出世为官。
关于第一个问题。专家经常提到,因为史书、家谱等证明林逋有过后代,分为两支。所以证明林逋是结过婚的。这种推理不可取。因为古人无后,还会有过继一说,不能因此证明就结过婚。
关于第二个问题。常有人提到林逋有大才,但不能心怀天下,为朝廷效力。对社会而言,无所建树,实为不该。而林逋孤高自许,清心寡欲、甚至孤僻的性格决定了他没有出仕的兴趣。老夫就是一幅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你能怎么滴?
笔者认为,通过学习开篇小令,进入林逋的感情世界,就可以找到回答上述两个问题的蛛丝马迹。
二
林逋存世的词仅有三首。这首《长相思》用词浅显。形式上,反复咏叹,节奏上回环往复。修辞上运用拟人手法来体现自己的感情色彩。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春秋时代,江浙一带的钱塘江,江以北多属吴国,江以南多属越国。所有有吴山、越山的说法。这江两边的山,看江边众人迎来送往几度春秋,无数寒暑。所谓相聚之欢喜,离别之惆怅实在是司空见惯。作者这里用拟人手法,反问一句:谁能知道我们分别时候的心情?
具体什么心情呢?作者没有描写,而仅仅描写了离别的表现。双眼朦胧,泪水盈眶。“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为何流泪?原来是“同心结未成”。
关于同心结,《东京梦华录》有记载,拜堂时,两家各出一根彩段绾成同心结,男女各执一头,相牵而行,拜谒祖先,然后夫妻对拜。“牵巾”就是以同心结相牵。入洞房后,又有个合髻的动作。就是男女各剪下一缕头发,结成同心样式的髻,然后与新娘的花一起,掷于新床下,以青丝系同心。这也是结发夫妻典故的由来。
用同心结体现相亲相爱,山盟海誓的词作还是很多,如: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刘禹锡)
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晁采)
倾合卺,醉淋漓,同心结了倍相宜。(无名)
合卺杯深,少年相睹欢情切,罗带盘金缕,好把同心结。(无名)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韦庄)
君恩既断绝,相见何年月。悔倾连理枝,虚作同心结。(李白)
由此来看,林逋并非清心寡欲,不是人间烟火之人。对于世间爱情还是有自己的感受。最后一句说,终究没有结成连理,不能成为夫妻,船就要开走了。可谓伤心离别,恨意满满。至于究竟什么样的外部因素不能让两个人在一起,词中未能述说。但整首词除了体现离别之苦,还有含恨之意是可以感受到的。
因此笔者认为,理解林逋情感世界,就不得不研究这首词。说不定,年轻时候的林逋就是为情所困,因情受伤,从而不再娶妻生子。甚至抛妻弃子,离家出走,隐居山野。另外他经常还游览诸多寺庙,遁入空门的想法未必没有。更何况曾有盗墓贼挖开林逋之墓,陪葬只有一砚台,一玉簪。试问这支簪又是谁人之物?我们仿佛发现了什么?
不过说到爱情词,尤其涉及到同心结的词,我更想分享一首李珣的《河传》
【去去,何处,迢迢巴楚,山水相连。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猿声到客船。
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想佳人花下。对明月春风,恨应同。
春暮,微雨,送君南浦,愁敛双蛾。落花深处,啼鸟似逐离歌,粉檀珠泪和。
临流更把同心结。情哽咽,后会何时节?不堪回首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