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瓷器鉴定真知堂:
豇豆红是铜红高温釉中的一种,为清代康熙晚期出现的铜红釉品种。因其色调淡雅宜人,极似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造型轻灵秀美而得名。又因其浅红娇艳似小孩脸蛋、如三月桃花,又被人称为“娃娃脸”、“桃花片”、“美人醉”。
豇豆红釉质都很匀净细腻,含有粉质。红釉中往往散缀有因烧制时氧化还原不同形成的天然绿色苔点。釉色有上下高低之分。上乘者,名为“大红袍”或“正红”,釉色明快鲜艳,通体一色,洁净无瑕。
居中者,釉如豇豆皮,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甚是柔和悦目。有的器身或口沿露出“缺陷美”的绿斑苔点,今称作“美人醉”或“美人霁”。色调再浅些被称为“娃娃面”或“桃花片”,虽不如深者美艳但却有幽雅娇嫩之态。
瓷器鉴定真知堂:下品者,或色调更浅,或晦暗浑浊,名为“乳鼠皮”或“榆树皮”。至于器身呈灰黑不匀的“骡肝、马肺”色,与器下部呈黑釉焦泡的一类,则为最次品。豇豆红无大器,常见为文房用具,如太白尊(水盂)、石榴尊、菊瓣瓶、柳叶瓶、洗、印盒等。
豇豆红釉景德镇俗称为桃花片,又称吹红,它的开始制作年代较釉里红为晚,(明宣德有洒蓝釉,那么出现同样工艺的吹红可能性极大,这个论点是瓷器鉴定真知堂多年研究的结果,但是没有实物可以证明宣德时期就出现了吹红,在此首次公布,请勿剽窃)相传在明代中叶时才开始出现,至清康雍而盛行,乾隆以后少见。桃花片是色釉当中最难烧成的品种,呈色千变万化,极难掌握,成功器很少,历来就是清代红釉最名贵之品种。
瓷器鉴定真知堂:美人醉的色调与钧红、祭红、郎窑红相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不是均匀的深红色,而是一种浓淡相间的浅红色,颇似桃花及海棠红色调,所以又称它为桃花片及海棠红。此外还有称它为美人霁及美人祭的;其实都是同一个品种。由于烧成困难,美人醉的样品多为印合、笔洗、太白尊,石榴罐,柳叶瓶等小件品皿,虽然为此,但是真正好的样品,无论是古代的或新近烧制的都不多见。
瓷器鉴定真知堂:桃花片的色调多种多样极不一致,有的在朦朦的粉红色当中有深红色的斑点密集;有的一部分为深红色在其周围逐渐晕散为淡红色;有的在深红之外的较浅部分呈现黄色或绿色的色晕或瑰点;有的在深浅绿色当中泛现不同的红晕,而有“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的奇趣。还有许多色调就是用笔墨也难以形容,变化万千、微妙无穷。清人洪北的“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的诗句,也未能很好地概括这样富有诗意的美丽釉色。
瓷器鉴定真知堂:桃花片的色调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变化呢?主要是受铜的着色特性及一定的工艺条件影响所致。在施彩釉过程中的巧妙处理以及在烧成过程中一系列条件的变化,便铜在器物上各部分的存在形态密度及粒度大小有所不同,因而色调也就极不一致。在几百年前景德镇的劳动人民没有现代的科学理论,及先进的仪器设备,仅凭自己在不断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利用特殊的工艺方法,以一种着色剂制出了这种种五光十色丰富多采的名贵色釉,这确是一件杰出的成就。
瓷器鉴定真知堂:该釉工艺制作方法是:在坯胎上先施一道青白釉,再将桃花片色料吹在上面,然后又施一层白盖釉,在还原焰气氛下,以1250-1280℃温度下烧成。 -
比桃花片更名贵和稀少的是苹果绿,百件里没有一件成功的作品。苹果绿是烧造“桃花片”时火候气氛变幻的异色。釉面呈绿片为多,少数地方微泛粉红,近似新鲜苹果的丰美色泽。
瓷器鉴定真知堂:“苹果绿’在古代纯系景德镇大型乎焰窑中一种微妙的‘窑变”—,它的呈色机理,是制品在还原气氛后期转为氧化焰面超过“桃花片”完成上所需要的限度,使釉中的低价铜变成高价铜所致。如果不用还原焰而始终用氧化焰来锻烧,铜的胶体便不会生成,更不会有胶体分散和凝固。因此只能变作通体一样的浅绿,而难得到美丽的“苹果绿”,这也是苹果绿之所以不易烧造的原因。
瓷器鉴定真知堂:清康熙以后,人们在高温烧成的开片白瓷上,施以绿色的釉上彩。也称为“苹果绿”,两者色调虽接近,但本质上完全不同,属于苹果绿做伪的品种。当然,能流传到现在的也是文物了。
分享真知识,传递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欢收藏,欢迎关注瓷器鉴定真知堂,谢谢你的收藏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