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昨晚读了柳永柳三变,今天就必须说一说张先张三影。
这两人在词作上齐名,都擅长写慢词,都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但今天不说张先词的“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是如何情深,而是要讲一讲他的做派有多纯爷们。
先来看张先的一首词,叫《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这一年, 张先八十六岁,在浙江吴兴老家退休养老。
在平均寿命只有五十岁不到的宋朝,这个八十六的老爷子,已经活成了一个传奇。偏偏他没有垂垂等死,反而越老越精神。这年的寒食节,老爷子出去春游了,写下了这首词。
这整首词,可以窥探出老爷子对生活充满着什么样的热情与心境,你就多少能猜到他为什么能活这么久了。
你也可以看到,宋朝的男女是很自由的,生活的有多欢快。
一
词的上片写春游嬉戏,热闹欢畅。
在老爷子眼里,寒食节的白天到处都是人,热烈而欢快。你看,有一排排的青年男子挽着袖子,在锣鼓喧天中齐声呐喊,奋力摇桨,只为在龙舟比赛中拔得头筹,强健有力,如沙场猛将;在岸上围观的人群中,有一对对的年轻女子摇曳多姿,窃窃私语的,荡玩秋千的,如穿花蝴蝶,引人驻足。
哪怕到了夕阳西下, 仍然有形态各异的少妇少女们在河边采摘花草,不想归去;远处的田野山边,各种踏青的人们依然来往不绝,忘了时间。
在老爷子眼里,依然看到的是旖旎春光和美好的少男少女们在暗送秋波。词人有着一颗不老的心,看百花依然红艳,看春光依然生情。
词的下片写月夜自赏,幽雅恬静。
在老爷子心里,白天的热闹终将远去,游女散后,山色逐渐昏暗,音乐停止,花园异常幽静。游人去后、夜幕降临,本该在热闹后体会到一种寂寥吧?他没有。
他在庭院里静静的赏月,独自享受月夜的静谧,怡然自得。万籁俱寂,院中的月色十分清新明亮,正好看那无数的柳絮飘浮无影。这是多么安详的夜晚,老爷子的心情恬淡而又舒畅。
词人有着一颗闲适的心,看月光依然清明,听静谧依然安详。
一个八十六的老人,既爱游春的热闹场面,与民同乐,又爱月夜的幽静景色,独坐自得,这是很高的境界。
一花一叶皆入眼,一动一静也归心。老爷子的修行,真真到了“纯”的境界。
二
张先与苏轼是忘年交,比苏轼大了四十七岁。
张先八十岁时,娶了一个十八岁的小妾。诸君是不是马上联想起当下的某专家了?
专家的本事比张先差远了。不然他怎么能做宋朝的第一纯爷们。
张先一生太平,诗酒风流,他的生活写照用苏轼送给他的一句诗最能说明: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莺莺燕燕是什么,女子也。这是张先第二个很纯爷们的表现。
最典型的代表作是张先八十娶妾。刚好那年苏轼在杭州做通判,与张先交游最为密集,为这事做了一首诗,做成了佳话。
一次家宴上,各路有人齐聚张先家里,说起娶妾艳事,张先很是得意,当即赋诗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众人哈哈大笑,直骂张先老不修。
苏轼最能作怪,立马即兴附上了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张先笑:小样,瞧不起我这纯爷们是吧,等着瞧。
张先自此耕田不辍,直到八十八岁去世。重点来了,小妾在此八年间为他生了两男两女,根本没停过啊。还有,张先去世后,此小妾哭得死去活来,再无生趣,后几年即郁郁而终。
这得是多纯的爷们,才有这本事?
三
张先的纯爷们,还在他在创作上的勇猛精进:"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
他一生做了很多词,成为宋词史上在小令转向慢词的变革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过渡者,为宋词的盛世打开了方便之门。
文章开头为什么叫张先张三影?他最善于用“影”字来营造一种朦胧美,成为宋初词家里一个独特的现象。
比如,本首词里“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说的是月下无影,娴静安然,美不美?
比如“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说的是月下送影,焦虑怅然,美不美?
再比如“云破月来花弄影”,说的是月下弄影,一个弄字,写出了风吹花摇的美和喜悦,萌不萌?
张先这辈子,做人纯,作词纯,做男人更纯,正是宋朝第一纯爷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