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一直觉得“贞节牌坊”和“三寸金莲”对封建女性的毒害最为深重。
“贞洁牌坊”看似荣耀,却也是枷锁,让人不得自由。
当时也有很多束缚女子的文学作品,古人都夸好,但是我们今人却不敢苟同。
就像孟郊的《烈女操》,便是一首赞扬女子坚守节操的事,无形中贻害了千年。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这首诗只有6句,却将贞妇烈女的高尚情操描写得淋漓尽致,还入选《唐诗三百首》。
诗歌开头两句采用起兴的修辞手法,以梧桐和鸳鸯来突出烈女的贞操。
梧桐树总是同生同长,彼此相守到老,水上的鸳鸯也是成双成对,厮守终身。
在诗词中,“梧桐”常常象征着爱情。
传说“梧”为雄,“桐”为雌,一树双生,相依相偎,同生同长,所以便用来象征男女矢志不渝的爱情。
正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赴死后,两家人将其合葬,坟前种的便是松柏和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而“鸳鸯”也是诗词中象征“爱情”的经典意象。
“愿作鸳鸯不羡仙”、“鸳鸯不独宿”、“头白鸳鸯失伴飞”……
但其实鸳鸯只是在热恋期诗形影不离,当一只鸳鸯死后,另一只则会马上另觅新欢。
所以一直不太明白古人为何会那般推崇鸳鸯。
接下来的四句都是表现贞妇守节不嫁的情操。
贞妇最难能可贵之处便在于为丈夫殉节,舍弃自己的生命也算合情合理。
若不然也应该像古井的水,风浪再大,也是波澜不起。
古代女子殉葬,陪葬常有之,却很少听说有男子能为亡妻守节的。
就像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悼亡的诗词写得那般感人肺腑,现实中还不是左拥右抱。
这便是封建男女的不平等之处,女人合该守节,而男子却可以另娶。
其实原本在汉唐、北宋,女子再嫁并不是什么难事,也不会遭人唾弃。
例如东汉才女蔡文姬曾嫁过3个人,《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被休下堂,太守之子还来求亲,北宋的范仲淹甚至将自己孀居的儿媳,嫁给学生。
真正束缚女子的应该是元明清时代,那时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无数女子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据记载唐代的贞妇大概有51人,宋代200多人,而到了明朝就有30000多人,清朝更是了不得,一个县就有2000多人,可想而知全国有多少人。
那时无数的卫道士从过往是诗词文学中翻出所谓的论据来佐证他们宣扬的伦理道德观,而孟郊这首诗无疑就是他们最好的武器。
古人常有“香草美人”自比的传统,孟郊这首诗也许是为了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后世人们却只看到了这首诗的表面,并加以鼓吹,成了祸害封建女子的刽子手。
可能孟郊也没想到他的一首诗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就像当年白居易也没想到,他的一句“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竟会逼死关盼盼。
孟郊会以“烈女”自喻说明他也是赞成贞妇守节这个观念的,而白居易会写这样的诗调侃关盼盼,也表明他心中也是认为女子该为丈夫殉节。
所以说即使是伟大的诗人,也难免会有迂腐思想,毕竟他们生活在那种时代中。
不知你对孟郊《烈女操》中的观点有什么看法?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