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辛弃疾(1140年-1207年)
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有这么一个人,被称为“词中之龙”,与李清照同称为“济南二安”。
纵观中国文学史,能上马击枪,下马吟词的,没有几人,但在茫茫千年中,却有一个他,他二十一岁就开始建功立业,文学的造诣盖过军事上的成就,使得很多人以为他就是词人,他便是辛弃疾。
在辛弃疾出生的时候(公元1140年),北方就已经被金人攻陷。至此危机存亡之时,南宋的君主却还沉溺于酒色,只懂得江南的风韵楼阁和窈窕女子。
辛弃疾的先辈和金国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常常带着辛弃疾去“登高望远,指点山河”(每退食,辄引臣辈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常令臣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美芹十论》)。
同时,辛弃疾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让他的身上带有燕赵侠士的侠义之气,同时使得他青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恢复中原的志向。
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而后方的人民不甘心遭受外族的压迫和屈辱,奋起反击。
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宋史·卷四百一·列传第一百六十》: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
正当金国内部矛盾不断加深,金主完颜亮被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之际,辛弃疾听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二十二岁的辛弃疾带着几十人冲进了金人的军营,斩下叛徒张安国的首级回到了京城(急追获之,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宋史》)。
这就是少年时期的侠气辛弃疾,虽然时光的流逝,但辛弃疾身上的报国之情,抗金之意丝毫没有减少。
有才能的将领就好比是一匹千里马,而君主就是伯乐。
辛弃疾是良马,可惜遇不上自己的伯乐。辛弃疾一直不能得到君主的重用,因此在军事上,南宋难以收复大好河山。
起初宋高宗曾赞许过辛弃疾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收复失地的志向,但无奈朝廷的反应却很冷淡,只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并且先后将辛弃疾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负责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限制于辛弃疾的“归正人”的身份(宋代称沦于外邦而返回本朝者为归正人,即投归正统之人)。后来,朝廷从未重用过辛弃疾,大多时间一直赋闲在家,郁郁不得志。
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秋,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暮年的辛弃疾身上还有抗金的热血,但是却只能拖着沉重的病体,期望后世能有俊才,带领南宋收复失地。
十月,正是秋风萧瑟的时节,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用手指指着天上,用尽最后一口气大呼“杀贼!杀贼!”老人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喊出四字。终于同这个时代告别,同自己深爱的南宋告别,同样也和自己的收复失地梦告别。
辛弃疾的成就主要在于他的文学和军事。
文学上,辛弃疾的词存世六百余首,被誉为辛词。辛弃疾能砥砺气节,切磋学问。
他的文学主旋律一定是抗金复国,但又夹杂着英雄不得志的悲叹和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文学的豪迈不输苏轼,并在苏轼的基础上,扩展了词的思想意境,并同苏轼并称为“苏辛”。
以《摸鱼儿·淳熙亥己》为例,辛弃疾在此词中笔法细腻,能够将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写得十分委婉。
《摸鱼儿·淳熙亥己》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是一支缠绵排恻的惜春曲,更是一首慷慨忧郁的忧国歌。
辛弃疾不注重华丽的辞藻或修饰,只是将原本朴素清丽的乡村风光和农田生活表现地十分自然。
这样的文学基调一直保持着辛弃疾最炽热的感情和最崇高的人生理想,这或许也是辛弃疾文学中对人生的追求,将英雄的悲情色彩表现地十分充分,主观意识的表现同主观理念的执着表达,是辛弃疾文学作品的一大特色。
吴衡照在《莲子居词话》中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这句话足见辛弃疾文学的重要地位,在千百年来自然也是难以匹敌。
辛弃疾的军事能力也表现出极强水平,曾经辛弃疾以数十人冲进金兵的军营,还能斩首而还。
在现代军事战争中不乏有以少胜多的战役,但能在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确实难以做到,更不必说只身一人面对数万人的辛弃疾,但辛弃疾就是凭借弱小力量最终得胜。
关于辛弃疾的军旅生活,更多的要结合他的词来理解,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例,便能感受到军旅生活的艰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词中的“挑灯”的动作表现是在深夜之时,一位将军看着自己的宝剑,在万籁俱寂的时候,他思绪来潮,难以平静,无法入睡。
而“梦回吹角连营。”更是点名深夜不久就开始破晓,号角声连着一个军营又一个军营,这个将军从而拥有无限力量。
这或许就是辛弃疾自身的写照,辛弃疾或许此刻正在梦里想象着自己纵横天下,收复失地。
他是一位将军,要将这梦里的一切都变成现实,这就是他的军事梦。他作为有谋略的军事家更是提出:“金必乱,乱而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这个预言最终在历史浪潮中被证明。
辛弃疾的一生是少年得意,老来壮志难酬。
暮年来临,辛弃疾知道,他的生平的理想仍远在天际,年轻时的快意也纷纷离他而去,但是他从未忘记自己要抗金报国,收复失地,任时光流逝,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END—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