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张苏君
武松打虎,堪称《水浒传》的封神事件。施耐庵写得扣人心弦,武松的神勇形象,栩栩如生,为人所津津乐道。而此故事背后,也藏着古代中国一个奇怪的灾害——虎灾。
这也形成了国人与虎的复杂感情,爱恨交加。一方面爱之深:虎是中国最早的图腾之一,用来形容勇敢的将士,虎将、虎臣、虎士,调兵遣将的兵符用黄金刻成的老虎,乃至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也无所不在,成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
一方面恨之切,畏惧之余,虎成为恶的象征:为虎作伥、养虎为患、谈虎色变。虎灾的频发是时人的梦魇,自春秋战国起,即史不绝书。
1
春秋时期,虎灾便有发生。
孔子路过泰山脚下,见一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子路前去问询,妇人回答: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再问为何不搬走,妇人道:无暴政。孔子感慨万千,说出千古名言:苛政猛于虎也。
泰山脚下,虽远离郡县,但也非荒山野林。昔者、又、今,并非是同一时间丧身。一家三口先后丧身虎口,足见虎患不小。
东汉王充在《论衡·遭虎》就提到,“虎时入邑,行于民间。”老虎经常跑到城市逛街,四处游走,想想都瘆得慌!
乃至三国时,因为虎的数量惊人,孙权的娱乐项目就是外出猎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马为虎所伤”。气得张昭对孙权吹胡子瞪眼。
2
虎灾事件的记载,唐宋时期相对较少。大体是该时期商贸流通剧增,经济高度发达。
但关于虎的记载不少。杜甫在《遣兴五首》就写过,他应该亲眼目睹虎之真身,写得活灵活现:被捕后雷鸣般的咆哮,脚爪的张舞,眼睛的闪烁。
晚唐时军阀混战,人口锐减,老虎出现的频率更多。张籍《猛虎行》如此记载: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南山是在京都的附近,老虎大白天就绕林散步,完全没把自己当外人,时不时到农家之中,猎取牛犊吃牛排。
宋代诗人陆游曾亲临前线,他武力高超,在诗篇中多次提到杀虎的辉煌业绩。诸如“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血如注”、“刺虎腾身万目前,白袍溅血尚依然”,画面感十足。
3
明清时期,虎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据宋正海先生统计,从北魏至元末近千年中,全国发生虎患16起,东南地区仅为6起。而明清时期,东南地区出现虎患514次,近乎百倍。地域亦呈扩大事态,虎患从个别县市的个别现象,到几乎遍布东南,虎患州县197个,占比56%。
该地区死伤百人以上的虎患就有31次,其中伤亡百余人的12次,1000人以上的居然有4次,虎患的危害之严重,可见一斑。因相对多山的地理特征,江西、福建和浙江三省为高发区。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江西上犹县,“虎灾连年,群虎遍扰,各乡伤及死者五六百人。“
万历元年(1573年),福建古田、宁德,有虎数只,白天黑夜横行村落,“人被伤者四、五十,猪狗无算,行路必数十人持械乃敢行”,就连上山砍柴都要一群人,敲锣打鼓才敢进,极似景阳冈的状况。
多年战乱,四川亦是重灾区。营山县“顺治七年人民稀少,虎患大作,昼夜为害。”当地百姓要到田里耕作,都要组团集合,才敢出门。仍无济于事,老虎来去如电,”往往攫人于广众之中”。
欧阳直的《蜀警录》记述了康熙初年四川情况,“遍地皆虎,或一二十成群,或七八只同路,逾墙上屋,浮水登船爬楼,此皆古所未闻,人所不信者“。
南充县知县黄梦卜,在向上级的报告中提到:“原报招徕户口人丁506名,虎噬228名,病死55名,现存223名。新招人丁74名,虎噬42名,现存32名。”丧身虎口的,占外来务工的50%。
此段时期,国人与虎的关系,是一段血淋淋的历史。
4
之所以造成此种惨痛现象,不外乎三大原因:
一,人口因素。
明清时期人口激增,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6054万,乾隆七年(1742年)人口为15980万,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则激增为30148万人,人口是明初的5倍。
人口的大量增加,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耕地。朝廷出台优惠政策,提倡全民垦荒造田。这一时期,玉米和番薯叶传入中国,因其产量极高,又适合在山区生长。于是,大面积的山林被破坏。虎的活动空间受到挤压,自然发威,人虎争夺生存领地白热化。
二,战事因素。
明末清初王朝更替,战事连绵,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与避难。明末张献忠屠蜀,清初的嘉定三屠、扬州十日,都是数十万计的杀戮,以至于顺治八年(1651年),全国人口锐减为 1063万人,只及明初人口的1/6。
兼之战事不断,正常的社会秩序陷入混乱,政府也无力动员生产,导致城镇荒废,土地荒芜,为野生动物的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人退虎进。
三,生态破坏。
人类无规划的行为,盲目性地开垦山地,不仅造成了水土流失,也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打破了原有生态链的平衡。由此,导致野生动物的数量减少,老虎的食物来源变少,唯有袭击人类,尽管这并非是它所钟爱的。
可见,明清时期的严重虎患,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类未能“道法自然”的行为所致。
及至如今,人类获得压倒性的优势,老虎已沦为濒危物种。人们意识到万物和谐的重要,选择了和解,并采取积极行动,保护这一珍贵物种。
先民曾经的痛,我们不能忘记。放眼未来的路,可以更好相处。
毕竟,苍茫大地,万类霜天竞自由,才是最美的画卷。
参考文献:王子今《秦汉时期的“虎患”、“虎灾”》、刘正刚《明清闽粤赣地区虎灾考述》、王觅道《明代华南的“虎灾”》、闵宗殿 《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及相关问题》
见义勇为杀伤歹徒,这事在古代会怎么处理
岳飞战功是宋人虚构?那看看金朝君臣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