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一、看图识弥勒佛
弥勒佛(即 弥勒菩萨),意译为慈氏,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弥勒同释迦牟尼一样,出生在古天竺,他们在同一时期修行,最终释迦牟尼证得如来佛位,为现世佛;弥勒成就菩萨果位。
弥勒菩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将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来佛),即贤劫千佛中的第五尊佛。
弥勒佛在藏地被称为“强巴佛”
弥勒佛(菩萨)在藏地被称为“强巴佛”。“强巴”在藏地也往往用作人的名字,形容一个人很慈悲,很善良;这便与弥勒在汉语中的义译“慈氏”相合了。
迈达拉弥勒大佛 北京雍和宫
雍和宫的万福阁里有一尊非常高大的弥勒大佛,这就是被誉为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的迈达拉弥勒大佛。弥勒大佛的主体部分是由一棵完整的白檀木雕刻出来的,手臂及垂下的衣纹飘带,则是由其它木料辅助而成。这根完整的白檀木通高26米,有8米被埋入了地下,而我们所能见到的则是地面部分的18米。佛像精雕细琢,蔚为壮观。1990年8月,雍和宫弥勒大佛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独木雕刻佛像世界之最。
弥勒菩萨摩柯萨在中国大乘佛教中的形象大致有三类。
第一类形象出现在十六国时期,是交脚弥勒佛形象。该形象依据《弥勒上生经》,说他本是世间的凡夫俗子,受到佛的授记,上生兜率天,成为登十地成等正觉得菩萨,演说佛法,解救众生。 或是以左脚下垂,右手扶脸颊的半迦思维形,表示弥勒在兜率天宫等待下生的情形。
第二类形象出现在北魏时期,演变为禅定式或依坐式佛装形象。该形象依据《弥勒生下经》,说他将由兜率天下到人世间,接替释迦牟尼佛进行教化,由菩萨变为未来佛。此为标准佛相。如来形的弥勒像与释迦佛的造像大同小异,只是在佛头肉髻上略有不同。
著名的乐山大佛,即弥勒佛的如来形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
通高71米 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第三类形象自五代开始出现,五代后梁时期在江浙开始出现以契此和尚为原型塑成的笑容可掬的的大肚僧人形象。
十七世纪 江户时代 绢本水墨 高田敬甫绘
尺寸:11.87 x 12.87 cm
大英博物馆收藏 隆日编译
此弥勒佛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手按着一个大口袋,一手持着一串佛珠,乐呵呵地看着前来游玩进香的人们。
人们见此像,往往受他那坦荡的笑容感染而忘却自身的烦恼。这在佛教也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
二、弥勒佛的故事
竖三世佛:
三世指过去(前世、前生)、现在(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世。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即燃灯佛,佛经说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亦说释迦未成佛时,燃灯佛曾为他“授记”,预言将来成佛的事;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
佛经讲他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去世。据说释迦曾预言,他离开此世间后,将上生兜率天宫,在那儿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时,才从兜率天宫下生,来到人间。
据《弥勒下生成佛经》所说,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有情世间)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弥勒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广度众生。将继承释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来佛。
竖三世佛中的释迦牟尼佛位居中央,也是横三世佛的核心,“竖三世”和“横三世”共同构成了佛教的核心体系,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教派。
这幅唐卡为“竖三世佛”。三尊佛像均身着深红色通肩式袈裟,结跏趺坐于须弥莲花宝座中。中间一尊为现在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右手结说法印;其右侧是过去世界的燃灯佛,双手于胸前结无畏印,据说释迦牟尼成佛是由他授记的;佛祖左侧为未来世界的弥勒佛,双手施转发轮印。释迦佛前方为两位弟子,年长者为阿难,年轻者为迦叶。最下方立者为四大天王,左侧多闻天王和广目天王;右侧持国天王和增长天王。
画幅上方为清乾隆辛已年(1761年)五月朔日御笔《佛说八大人觉经》。
此唐卡采用平缂、构缂、长短戗、木梳戗、等多种缂丝技法,纬线设色退晕与间晕相结合,局部着笔点染而成。
弥勒三经:
关于弥勒菩萨主要有《佛说弥勒下生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佛说弥勒上生经》这三部佛经统称为“弥勒三经”,是修学弥勒法门的重要经典。
弥勒菩萨摩诃萨,又名阿逸多尊者,是继 释迦 之后的下一位佛,民间称之为未来佛。作为一生补处菩萨,弥勒菩萨在灭度后,距离成佛之时尚远,所以就上生至欲界第四天兜率天,此天有内外两院,弥勒菩萨于内院善法堂讲经说法。
古往今来,有很多大德都以其大菩提心往生兜率天,如印度的无著菩萨、世亲菩萨,在我国有玄奘大师、窥基大师,现代的太虚大师等。作为一生补处的最后身菩萨,都能做到“无刹不现身”,宛如天月映千江之水,成千江之月,天月如法身之本,水月如应化之迹。悲心彻骨的弥勒菩萨,时刻都会以种种身份示现在我们面前。
弥勒讲述瑜珈师地论
此论为无著经由禅定,上升至兜率天亲自学于弥勒菩萨,从弥勒处得到此论并传述后世。梵名yogacarabhumi,略称瑜伽论。为瑜伽行学派的基本论书,是法相唯识宗最重要的典籍。内容记录弥勒自兜率天将至中天竺阿逾陀国之讲堂说法之经过,其中详述瑜伽行的观法,主张客观世界乃人类根本心识的阿赖耶识所变现之假象,有则说有,无则说无、非有非无才能悟入中道,为研究小乘与大乘佛教思想之一大宝库。
布袋和尚的传说
布袋和尚,明州(今宁波)奉化人,或谓长汀人,世人不知道他的族氏名字,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世传为弥勒菩萨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常用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那布袋又是空的。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人家还是不理会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
契此和尚圆寂前,曾留下偈颂:“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此被人们认定为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常被称为笑佛、欢喜佛、大肚弥勒佛。
著名诗人白居易与弥勒菩萨弥勒
他组织了“一时上升会”,希望这个会的成员都能往生兜率净土。他本人在《画弥勒上生帧记》云:“愿当来世,与一切众生,同弥勒上生,随慈氏下降。生生劫劫,与慈氏俱;永离生死流,终成无道。”他在晚年的言志诗中也说:“吾学空门非学仙,恐君说我是虚传。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
三·弥勒塑像精品欣赏
交脚弥勒佛石像
北魏(386——534)
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
河北博物馆藏
此尊菩萨像头戴宝冠,缯带披肩,面相方圆。上身祖露,胸前饰有璎珞,腰间系带,下着贴身长裙。菩萨呈交脚坐姿,脚掌向外,两侧有护法狮子,下为长方形足床。足床正面浅浮雕香炉及十二名胡跪供养人。背光及手部残缺。背光向外为火焰纹,内圈身光之上有供养人及化佛,二胁侍菩萨立于交脚弥勒菩萨两侧,双手合十,饰圆形头光。
弥勒菩萨像 印度古石雕
阿尔奇弥勒菩萨像 印度达拉克
约1200年 泥塑彩绘
佛塔三尊像
佛高3.3公尺,左右为弥勒菩萨和观音菩萨立像
佛说法图 巴基斯坦白沙瓦博物馆藏
3—4世纪 片岩
弥勒菩萨现未成佛的婆罗门形象,结发髻,手持水瓶;佛陀右侧头戴扇形冠、右手持莲花的为观音菩萨像。
左观音菩萨像 高108厘米
右弥勒菩萨像 高114厘米
弥勒菩萨像(左) 观音菩萨像(右)
纳西克石窟第23窟 约6—7世纪 石质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帮奥兰加巴德
七佛—菩萨(最右为弥勒菩萨)
5世纪下半叶 印度阿姜塔17窟门口壁画
2—3世纪 犍陀罗 弥勒菩萨像
本像系公元2世纪犍陀罗地区鼎盛时期的雕塑作品。弥勒菩萨结跏跌坐于藤椅之上。弥勒菩萨系婆罗门出身,头发垂直肩头。身上的首饰华丽无比,其头饰珠串,耳佩耳环,胸饰项圈、项链、璎珞,臂饰臂钏和手镯。双手持说法手印,双足结跏跌坐于带有皮垫的藤椅之上,藤椅之前刻有两对礼敬菩萨的供养者。
2—3世纪 犍陀罗 弥勒菩萨像
本像应为佛三尊像浮雕的左侧部分,菩萨左手常持有婆罗门所带有的水瓶,其垂到肩膀的头发也是婆罗门的象征,应该是婆罗门出身的弥勒菩萨。
犍陀罗 弥勒菩萨像
南京大报恩寺博物馆藏
本像为高浮雕。佛陀身着袒右袈裟,内着僧祗支。双手残缺但仍能看出持说法印,结跏跌坐于中央莲花座上,座两侧各有一体态丰腴的供养人手扶莲花。
弥勒菩萨像 犍陀罗 约2—3世纪
弥勒菩萨交脚坐像
犍陀罗 2—3世纪 片岩
美国加州帕萨迪纳诺顿赛门博物馆藏
这尊弥勒菩萨像带有光头,波状卷发,顶上绾蝴蝶状发髻,发髻上方箍联珠饰带;眉间有白毫,脸部线条优雅柔和;佩戴耳环、项圈、璎珞、腕钏及漩涡纹饰物的臂钏。双手于胸前作转法轮印,交脚坐,双足踏于足台上。由手印与坐姿判断,此项为表现弥勒菩萨在兜率天说法的造型。菩萨座两侧各有一身较小人物,右侧为一比丘,左侧是一位女性供养者,均双手合十,侧身转向礼敬中间高大的菩萨。
弥勒菩萨交脚像 片岩 约2—3世纪 高63厘米 犍陀罗
弥勒菩萨立像
约三世纪上半叶 高148.5厘米 片岩
日本根津美术馆藏
本像面貌深受希腊、罗马美术影响,形象俊秀英挺,气度雍容。菩萨头绾发髻,长发卷曲,披垂于肩后,五官刻画深入,躯体、四肢比例匀称;袒上身,下着裙,右手已佚,左手提水瓶。戴耳珰、项圈、臂钏、腕钏等饰物,胸前佩有圆筒形胸饰,斜披圣带,足穿革履(已缺损),作贵族之装束,显示当地菩萨像共通的姿容,但发型简素不着装饰。左肩垂下的帔巾呈U形回绕,悬挂于右臂上,在飘落体侧,褶纹细密流利。
杭州灵隐寺 飞来峰 弥勒造像
在弥勒硕大的身体上,塑有一百个正在嬉戏耍闹的小顽童,各个形神各异,栩栩如生。他们有的在叠罗汉,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树枝桶弥勒的肚脐,也有的在佛身上撒尿。但弥勒一点也不为所动,依旧乐呵呵。记得很多寺院的弥勒殿外都有一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只有心胸开阔之人才是真正拥有快乐的人。
注:图文来源于网络。
指导老师:護明
责任编辑:山楂树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