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笔祖蒙恬与笔娘娘造笔传说
蒙恬与卜香莲造笔传说
《史记一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七年 (前210) 十月癸丑,始皇帝巡视全国,命蒙恬为“通道”。行至云溪望祀虞舜于九疑崇山,浮江下,观籍河,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上会稽,祭大禹,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对琅邪。”这里的“吴”,就是当今湖州。蒙恬曾经来过湖州,善琏就有了蒙恬和卜香莲的美丽传说。
在善琏,祖祖辈辈流传着蒙恬避难于善琏永欣寺偶居,期间适逢民女卜香莲失足落水,蒙恬英雄救美,从此两人结下秦晋之好。在善琏期间,蒙恬和香莲潜心试制毛笔。采用“以竹为管、纳毛以腔”、 “兔毛为柱、羊毛为披”的改良制法,终成独特工艺。《归安杂录》 载:“蒙纳 夫人,随征塞上。卜夫人,名香莲,贤而慧。取羊毛、兔毫制笔,书于帛,仕尉皆颂其才。 后蒙恬遇难,夫人携幼子颖,由门卜迁,沈且伴归故里隐居,授乡民以制笔三技。从此,善琏人便世代从事制笔业。汉武帝时通封蒙恬,立祠以祭,称其地为蒙溪。至今,凡善琏笔工,均尊称蒙恬为笔祖, 卜香莲为“笔娘娘”
合灵心 传 说
相传,蒙恬去世后,香莲悲痛万分,携子蒙颖故里隐居。为了纪念蒙恬,笔工们纷纷捐款,在永欣寺旁建了一个祠堂,取名“蒙公祠”。祠内还照蒙恬的体型相貌,塑造了一尊“蒙恬像”。完工那天,全村老小都来参加“合灵心”仪式。 所谓“合灵心”,就是把塑像头装在塑像身体上的过程。然而,在“合灵心”时,头像和身体怎么也合不准。这时,香莲因悲伤过度,突然倒地。当人们扶起她时,香莲已经咽气了。说来也怪,这时“合灵心”却自动地合上了。人们知道,蒙恬和香莲是恩爱夫妻,他们生死相随。后来,笔工把香莲的像,塑在蒙恬的旁边,尊称“蒙恬夫人”、 “笔娘娘”。人们还怀着美好的愿望,在蒙恬和卜香莲身旁,塑造了两个孩子,取名“停停”、“ 搭搭”。意在告诫笔工,制笔的时候心要静、工要细、艺要精,需要“停停、搭搭” 不能操之过急。因为蒙恬是秦代武将,笔工又打制了一批银质兵器,放置在祠内。
每年的三月十六和九月十六,笔工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俗称“蒙恬会”。这一传统的文化现象一直延续至今,并逐步以民间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变庙会为湖笔文化艺术节。